东北网8月31日电 七台河市的孔宪宝是一名普通的矿工,在面对落水少年和奔涌的开闸猛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那名弱小的少年。
救落水少年,撇下一双儿女
今年8月13日12时许,家住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乡四新村的矿工孔宪宝领着一双儿女在四新村水库大坝上散步,当他们走到四新水库闸门口处时,猛然看见一名少年正在水中挣扎。
此时四新水库正在开闸放水,从闸门奔涌而出的库水带着轰鸣声以势不可挡的架势横冲直撞,那名少年如同一片落叶任其摆布。见此情景,孔宪宝纵身跳进了水中,奋力地游向少年,他在水中几经沉浮,最终拼尽全力将少年推向岸边。在周围人的帮助下,那名少年被拉上了岸,就在人们准备将援手伸向孔宪宝时,一个浪头将孔宪宝打入水底,良久,岸上的人们没有等来孔宪宝再次浮出水面。
采访时,孔宪宝13岁的女儿孔庆波对记者说:“看见爸爸被旋涡卷了进去我的心都碎了,但却一点也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着他消失了。”
被救上来的少年叫金路,今年15岁。他回忆说:“当时我被水呛迷糊了,只觉着有人用力向上推我,却不知他是谁?”“我永远都忘不了这位用他的生命把我换回来的好叔叔!”
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今年43岁的孔宪宝是茄子河区铁山乡四新村附近煤矿的一名矿工,妻子、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亲构成了这样一个矿工家庭,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到他一个人的肩上。
1982年,孔宪宝自山东老家迁至七台河市,在矿上当了一名矿工。1999年,他与妻子金凤莲结婚。金凤莲带来的女儿也随了孔宪宝的姓,并改名为孔庆波。一年后他们又生下了一个儿子。
虽然孔庆波不是孔宪宝的亲生女儿,但孔宪宝却将她视为掌上明珠,来孔家这么多年,孔庆波从来没受过委屈。在她心目中,继父比自己的亲生父亲还要亲。
孔家一家五口人全靠孔宪宝一人在矿上打工挣钱,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三次子宫瘤手术使他的妻子丧失了劳动能力,治病还欠下2万多元的外债。孔宪宝的突然离去使孔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孔宪宝80岁的老父亲孔兆成经不起老来丧子的打击,卧床不起。老人老泪纵横:“儿呀,你咋就走了呢?你走了,我们可怎么活呀!”
这样的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在邻居的眼中也是一个地道的好人。他为人厚道,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总是跑前跑后忙乎。
“这人好啊,乐意助人,我们村的人都借过他的力。”邻居吕春喜说。
“小宝不仅对自己家负责,而且对邻居也是一副热心肠。”65岁的张淑琴大妈一提起孔宪宝就止不住流眼泪。孔宪宝生前经常帮张淑琴家干活。有一次孔宪宝刚下班回来,张淑琴便来找他:“小宝呀,我家房上的瓦让风给吹掉了,你帮我弄弄。”孔宪宝不顾劳累,二话没说就随张淑琴去了。“小宝走了之后,俺老伴说,咱家以后就缺了个好帮手了。”
与孔宪宝在一个井口工作的金银久对记者说:“孔哥活着的时候对我像亲弟弟一样看待,真舍不得啊!”
一名普通矿工震动煤城
孔宪宝救人的事迹在社会上传播后,人们赞叹的同时,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连日来,在孔宪宝家,前来慰问的人挤满了简陋的小屋子。一位邻居对记者说,“这些天我们这些邻居轮流值班待在孔家,天天来这儿陪着他们。”
虽然孔宪宝走了,但邻居和好心人没有忘记他的家人。邻居张大妈说:“这一家老小永远不会饿着、不会冻着,有大家吃的就少不了他们一家老小的。宝儿你就放心吧!”
孔宪宝出殡那天,前来送葬的人群中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一位姓杨的鱼池业主看过孔宪宝的遗容后,含泪拿出200元钱塞给了孔宪宝的儿子,一位不留姓名的女子从市里打车来到孔家扔下1万元钱悄然离去。
记者采访当天,一位叫王西淼的人前去看望孔宪宝的亲人,他对记者说:“我听说这事后非常感动,虽然自己没多少钱,但也得买点东西去看看孔大哥的老人和孩子。”
失去亲人的痛苦让孔宪宝的家人痛不欲生。一家医院还将孔家四口人接到医院给他们做了全方位的身体检查,并免费为他们治病。
矿工遗属受到党和政府关照
8月24日上午,七台河市领导以及公安局、卫生局、教育局、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一起来到孔宪宝家中慰问英雄遗属。
“我们不仅要慰问英雄的家属,更要帮助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当市领导听说孔宪宝生前欠下外债2万多元后,叫过煤矿负责人,叮嘱煤矿负责人尽快帮助解决此事。随后现场办公,决定由卫生局负责解决孔宪宝老父亲和他妻子的就医问题;由教育局负责解决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由民政局负责办理孔宪宝遗属的农村低保和为孔宪宝申请烈士荣誉称号问题。
记者采访时得知,当地民政局已经向黑龙江省民政厅提出申请,申报孔宪宝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