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由"利商不利场"到"场商共荣" 绥滨农场对污染企业说"不"
2006-09-01 10:28: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陆书鑫 白雪娜 任志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日电 总投资额3000多万元的4个项目,对于一个偏远农场来说,无疑是充满诱惑力的大投资项目,但绥滨农场却对其响亮地说出了“不!”。原因就是对环境有污染,对资源有掠夺性破坏,影响居民生活。

  绥滨农场在招商引资中,曾一度出现盲目追求数量的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地下水资源超采,引资运行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2002年绥滨农场开始科学管理,对每个单项管理制度充分整合,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

  在绥滨农场,外来投资者受“投资项目六项规定”的约束。去年,绥滨农场共对24个建设项目提出25个建设意见,删掉不合理规划17项,修改7项规划,保证项目建设100%符合发展要求,使去年引进的4000余万元资金高效利用,激活了闲置10余年的三家关停并转的企业,盘活了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解决了200余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还使优质大米首次打进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新生产的绥农白酒俏销佳木斯、鹤岗两市。

  紧箍咒的“紧”,带来了绥滨农场发展舞台的“宽松”,农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得以攀升,农场国有资产损失率降低为零,国有资产的增值率为3%,科技贡献率达92%。在灾害频发的上半年,作物长势均超历史最好水平,“五林经济”创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林业经济产值500余万元,加工企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戴在投资商头上的“紧箍咒”,让过去的“利商不利场”,变成了今天的“场商共荣”。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