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中,许多人带来帐篷和床。 东北网9月5日电 中小户型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开发商逐利,使大户型商品房开发面积过大,造成哈尔滨市空置商品房达200多万平方米,而记者日前在哈尔滨市街头却目击到数百市民为购一套可心的房子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1 9月1日晚8时,哈尔滨市军民街上的一个售楼处大门外,市民张春秀大娘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一个数字:197。这是她排了四天三宿的队换来的,意味着第二天早上开盘时,她能第197个进入场内去挑选一套自己中意的小户型房子。 在她的身后,仍排着200多人,一直延伸到路灯照不到的暗影中。与张大娘一样,他们中的多数人也都是在这里熬了好几天。小帐篷、钢丝床,支起了一个临时露营地,路灯下一张张苍白的脸上掩不住兴奋。空中飘着细雨,却丝毫未影响现场热烈的气氛。人们三俩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打探最新得到的消息,或是争论第二天开盘时到底会是一个什么价位,能不能如愿购得事先看好的房子。 在某药厂工作的张先生对记者说:这些年他一直在攒钱买房子,但这两年房价不断飞涨不说,户型也建得越来越大,在一些新开发的小区,5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根本就找不到。因此当听说这家楼盘首期的600多套都以中小户型为主,就赶紧来排队了。“我打算选一套40多平方米的,十三四万元,这个价位正适合咱普通老百姓!” 说起选房子的难,队伍中的许多人都深有同感。市民吴女士是给要结婚的孩子买房,此前已看过了哈市各区的十几家楼盘,始终都买不到4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个别有小户型的房价却奇高,达到了每平方米6000元以上,想都不敢想。这次她排到了100号以内,感到胜利在望了。 与其他人的兴奋表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地来哈人员刘峰打量着前面长长的队伍忧心忡忡:这么多人在排队,真正的小户型只有一二百套,很可能这几天都白折腾了。如果类似的大众经济型楼盘能多开发一些,也就不至于弄得这么紧张! 2 午夜时分,冷飕飕的夜风中人们散去了许多,喧闹声也小了下来,有人钻进了帐篷,有的去了附近的小旅馆,更多的人靠着墙角裹紧大衣打着盹。旁边烤羊肉串的师傅也要收摊了,他说:老百姓没白天没黑夜地排队买房子,这么多年来可是头一次看到! 9月2日上午8时,怀揣着购房梦的人们拖着疲倦的步伐分批进入售楼处开始选房。由于购房者太多,为防止发生意外,有关部门抽调警力维护现场秩序。4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几乎一抢而光,选好房号,交完了定金后的人喜笑颜开。 不过,张大娘最终还是没有交款,不是没抢到称心的房号,而是因为她觉得房价定得有些不合理:“在这么偏的地点,竟然卖2200多元钱一平方米,估计是开发商看到要买的人多,把价格涨起来了……”她决定等等再说。 在公滨路旁一处楼盘前,记者也看到许多市民为购得一处小户型而在日夜排队。 3 对市民通宵排队买房现象,房地产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折射出了我们过去住宅供给结构的严重失衡。大多数群众都希望购买中小户型,然而由于开发商逐利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失控,新开楼盘大多以高价位的豪华大户型住宅为主,100平方米以下的所占比例还不到10%,普通工薪族很难承受。于是楼市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边是老百姓买不起房,一边是大量的成品房压在开发商手里销不出去。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哈市商品房空置率达200多万平方米,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若按每套50平方米计算,完全可以让4万个家庭住上新房! 哈市房地产协会一位人士认为,一些开发商能够率先“转型”开发中低价位产品,既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又迎合了社会需求,是明智之举,值得赞许;但同时消费者也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应盲目地跟风抢购,防止个别单位趁机恶炒中小户型,在本已趋于平静的房产交易市场重新掀起波澜。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出台后,应加大执行力度,严格规范开发商的市场销售行为,让百姓真正从中受益。 采访后记 为了推动房市的良性发展,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宏观调控措施,哈尔滨市政府8月31日下发通知,要求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通知说,今后哈尔滨市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要积极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优先保证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同时要继续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应,对过去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区别规划用地性质、项目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套型结构调整……相信随着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今后面向大众消费的中小户型楼盘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