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哈尔滨兆麟街123号展览馆7日免费向社会开放
2006-09-06 13:23:5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晓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6日电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由原哈尔滨市委机关会议室改建的道里区兆麟街123号展馆,将于明日正式开放。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孙克非。

  所有展览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此处展馆的各项展览将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厅和市文联将共同负责展馆的管理工作。据孙克非介绍,展馆主要坚持公益性、社会性和综合性三条办馆原则。123号展馆定性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活动场所,从展馆的规划、改造到展览内容的确定,都要按照发展公益事业的要求实施,各项展览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

  同时,展馆的开发和利用将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广泛参与。展出范围将包括国内外和哈尔滨本市的多种艺术作品,展出内容将包括摄影、绘画、书法、雕塑和民间艺术等艺术门类,力求做到既有专业性又有群众性。

  年底前办五项大展

  据了解,有关部门将精心组织各项展览活动,逐步扩大展馆的社会影响,打造一个新的文化品牌。

  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前,该馆将安排5个展览。一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举办的“伟人风采———吕厚民同志摄影作品展”,这次展览将于9月7日至16日进行。二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拟于9月25日至31日用一周时间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哈尔滨书画艺术作品展”。三是拟于10月10日至16日举办哈尔滨老年人美术、书法作品展。四是拟于10月20日开始到年底举办各县(市)民间民俗艺术展,推出阿城版画、方正剪纸等五个县(市)的民间民俗艺术。五是举办“纪念游寿诞辰100周年———黑龙江省著名书法家游寿书法作品展”,时间拟定于12月下旬。

  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据孙克非介绍,市委筹建这样一个展馆,根本目的是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动全市文化建设。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所谓“文化立市”,就是通过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树立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文化活力。通过在展馆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进一步活跃哈尔滨市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表达市委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文化交流的平台,指明了展馆的功能定位。也就是说,这个展馆主要功能是用于文化事业,搭建一个社会文化交流的平台。要将哈尔滨市建设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尤其离不开文化的继承、传播、发扬和创造。在社会文化建设上,哈尔滨不乏“哈夏”、“冰雪节”这样一些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大手笔之作。同时,哈尔滨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今年初由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出资建设的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就是哈尔滨市第一个由市委市政府支持和组织、由企业投资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而机关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建设123号展馆,就是要把机关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为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在文化建设方面作出一个示范,以此倡导、鼓励和带动社会各界投入哈尔滨市公共文化建设事业,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服务市民的窗口,明确了展馆的服务对象,也就是说展馆不仅仅是机关内部的文化设施,而是辟建了一个与市民沟通的窗口。通过举办展览这一简单、易行,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形式,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联系起来,以文化为媒介,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使广大市民可以自由进入市委机关观看各种展览,这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市委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展馆命名的由来

  孙克非介绍,展馆定名为“兆麟街123号”,一是展馆地处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123号,故依地理位置命名为“兆麟街123号展馆”。二是“兆麟街123号展馆”顺应了哈尔滨人的称谓习惯,如颐园街1号、51号会议室等,这有利于市民的认同和社会的迅速传播。三是“123”对应英文“ABC”,蕴涵基础、本源之意,体现展馆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办馆方向。四是用数字“123”取名,也有借鉴北京市“798”艺术区的命名风格之意,表达了对展馆未来发展前景的祝愿。五是用“展馆”二字命名,主要是考虑展出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区别于其他的专业展馆。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