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1日电 9日、10日是双休日,哈尔滨白天最高气温已降至十几摄氏度,但寒流丝毫没有冲淡人们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景仰之情。正在兆麟街123号展馆展出的《伟人风采——吕厚民摄影作品展》,两天迎来观众1600余人。这其中,有党员干部、普通百姓,有老人、孩子,人们在深切缅怀伟大领袖的同时,都对市委打开大门接纳百姓的举动拍手称赞。
学生团课“搬”到展馆上
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据展馆工作人员介绍,当天共有600多名各界群众前来参观,这其中有许多是中小学生。孩子们认真地观看每一幅照片,并不时在小本子上做着记录。
哈76中学初一年级把团课搬到了兆麟街123号展馆,校长郝吉祥说:“以前只是在课本上对学生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次展览提供了最好的教材,是最生动的现场教学。展馆的开办,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新课堂。”
11岁的蒋中杰是王兆新村小学4年级学生,照片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对他来说有些陌生。“现在的孩子要学好文化课,更要学好历史课、德育课,”蒋中杰的妈妈颇有感触,“以后,我要多带孩子来看这类展览。”
记者在展馆看到哈工大附中初二年级学生谢宁时,她正在将展览“前言”工工整整地抄在本子上。她告诉记者,准备把观展后的感受写在周记里。73岁的窦长君则在现场为孩子们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他说,“对年轻一代,这样的教育太必要了”。
七旬老人拄拐参观缅怀领袖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中国人的福气”,在络绎不绝的观众中,老年人看得最动情。他们在一张张照片前久久伫立,用心感受着一代伟人的风采和神韵。
71岁的孙桂华老人因类风湿病致双腿残疾,由于行动不便她已很少下楼走动。看到《哈尔滨日报》刊登的有关展览的报道后,她让老伴用自行车载着来看展览。在老伴的搀扶下,她拄着拐杖看一会儿、歇一阵儿,百余张照片看了足足3个小时。
面对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铁路退休职工马文魁不停地用相机翻拍每一幅作品。“这次展览让我看到了一代伟人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到很亲切,对毛主席也更加景仰和怀念。”
市委的“面孔”更亲切了
在展馆入口处,有一面专为观众设置的留言板。几天来,已有上百位观众在此真诚留言:“市委将机关会议室改建为公益性展馆,这种贴近百姓的做法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首次举办的展览,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传达的伟大、崇高的精神使人振奋。”“感谢市委为百姓搭建起这个文化平台。身处这个展馆,我们感到市委的‘面孔’更亲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更浓了。”
观众在缅怀伟人、畅谈感想的同时,还为展馆留下许多意见和建议。“能否将吕厚民的摄影作品集结出书,供更多人观看和收藏”“能否在兆麟街123号展馆展出其他名家的摄影作品”……各界群众在留言中表达一个共同的心声:期待着有更好、更多种类的展览在兆麟街123号展馆与市民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