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1日电 哈尔滨市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和为民爱民的服务宗旨,在突出提高市民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同时,围绕促进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扎实组织了"十项爱民行动",不仅树立了党政部门的良好形象,也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为创建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十项爱民行动"是:
--促进再就业行动。实现就业再就业5.7万人,占全年工作任务的57%,其中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万人,其中"4050"人员52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3%以内,低于4.6%的控制目标;完成再就业培训2.1万人,再就业率62.5%。
--助学行动。全市下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517.6万元,资助城乡中小学贫困学生6.2万人;免费为165631名学生发放了教科书,为133889名学生免杂费491.6万元,为18475名住宿学生提供补助费104.7万元。
--帮困行动。全市1.3万名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同1.26万名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筹措扶贫解困工程专项资金2304万元,启动帮扶项目1.26万个,帮扶对象已有75%脱贫;截至6月末,全市有低保人员9.8万户、20.6万人,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额70.6元,提前达到了标准;"春蕾计划"、牵手扶贫帮困工程顺利推进,筹集社会捐款、捐物价值42.24万元,帮扶春蕾女童2566人,同比增长106%;资助和帮扶贫困青少年951名,结成小学生"互助对子"100对。
--解难行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增至4个,农民参合率达到84.88%;落实危棚房改造项目42.6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80%;落实廉租住房资金628万元,编制了今年新增383户廉租户的分配计划;开展了支付农民工工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为2442名农民工追回工资452.1万元。
--学校危房改造行动。学校危房改造资金1.29亿元下达到位,涉及危房改造学校240所,规划建设面积25.8万平方米。
--助残行动。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18例,免费为3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依托社区和残疾人家庭为97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230件用品用具;103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90户农村困残疾人的住房得到了改善。
--治乱行动。通过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减轻学生经济负担1344.2万元;清理违规收费项目款1.7万元,查处各类学校乱收费问题25个,涉及金额23.61万元;在我市第五次药品招标采购中,医疗机构中标药品零售价格降价幅度为21.75%,年可让利于患者6500万元;取消了奇峰等4家药店的定点零售药店服务资格,暂停了现代大药房等26家零售药店服务资格。
--方便群众行动。积极推进了"三台合一"工作,提高了办理效率;整合社区资源,新增专职和义务治安联防人员1250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工作和出入境管理工作有新举措;变原来固定窗口办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为所有窗口均能办理。
--农民减负行动。全市免征农业税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5.8亿元;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实行"一折通",已将3.556亿元粮食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占应发放的99.2%。
--倾听群众心声行动。强化信访受理、办结工作,信访重信率降至0.3%;开通市长,区、县(市)长热线,建立市、区、县(市)领导接访制度;政法机关共排查重点涉法涉诉上访案件332件,已办结203件,办理率为61.1%;"行风热线"起到了解难题、办实事、平民怨、促和谐的作用;全市49个部门参加了"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