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2日电 今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每年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各大医院了解到,平均每家医院每月接收20名自杀患者,自杀率呈明显升高趋势。
6月23日,在哈尔滨市某餐馆打工的文文(化名)与一女同事发生口角后,服下一包用于除草的“万灵”。经过抢救,文文脱离了生命危险。
8月31日,在哈尔滨市某美发店打工的20岁丽丽(化名)与男朋友因琐事发生争执,一时想不开,服下了20片吗啡类药物“曲马多”。幸亏抢救及时,她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家住哈尔滨市动力区的54岁的李某,几年前患上小脑萎缩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因久病未愈产生轻生的念头。9月6日,李某趁家人不备,喝下家中8瓶灭鼠药,共40毫升。被家人发现后送入医院,未有生命危险。
对于这一时期频繁发生自杀现象,自杀率明显升高的问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赵瑞政分析,这是由于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就业、恋爱、婚姻、疾病等各方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在这种社会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一些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得不到相应的关爱和救助,于是产生了轻生的想法。一些人因常期饱受生理、精神方面疾病的折磨,也会因此产生自杀心理。
赵瑞政认为,政府在把自杀率列入衡量社会发展稳定的具体指标的同时,还需加强相应的教育和管理。对于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人们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关注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