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8日电 题:国力强大才不会挨打——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中日关系研究专家辛培林
“‘九·一八’给我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屈辱和痛恨,还有发展壮大国家的不竭动力。同时,它让我们铭记:只有国力强大,才不会挨打。”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中日关系研究专家辛培林说。
辛培林说,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政治不独立的国情导致外强入侵。“九·一八”这个国耻日,让每一个中国人牢牢地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经济的斗志。
辛培林认为,我们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在此基础上发展中日两国经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使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已经步入社会稳步发展的快车道,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安定,人民团结。在这史无前例的难得发展机遇面前,国人更应该把爱国主义情感转化成建设祖国的精神力量,发展经济,壮大国力。
辛培林说,韩国人把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韩国人爱国,不仅表现在拥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上。“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意思是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的国土,而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韩国的国土面积仅为9.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百分之一,只相当于广东省的一半。人口也只有4800万,约为中国人口数量的1/28。可是,就是这个也曾极度落后、饱受蹂躏的东方小国,经济却走在了中国前头:其经济规模的总量,已居世界第10位,近乎于中国的一半,而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近15000元美金,是中国的10余倍。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50年内。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韩国,在经历了日据时代的残酷统治,朝鲜战争的多年战火摧残后,已是一片焦土。农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而韩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是,民众在强烈爱国主义情感支配下的危机意识和奋斗精神。他们牢记历史教训,奋发图强,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迈入世界发达工业国家行列。除了经济领域,近10多年来,韩国在政治、文化、电影、电视、大众娱乐、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韩国的迅速崛起,我们这个拥有十多亿人的泱泱大国,又何尝不能齐心协力地搞经济建设呢?
辛培林说,将爱国主义情感作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坚实基础。只有我们的国家强大了,被动挨打的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