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8日电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深入推进这项教育活动,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要及时纳入整个教学体系。深刻认识在大学开展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使荣辱观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首先要强化对教育的组织领导。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协调机构,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参与其中,专项负责对学校荣辱观教育的研究与推进落实,统筹安排全校性的荣辱观教育活动。其次要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依据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切实以荣辱观教育为核心,先行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整体教学计划中,使之成为领军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以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课的课时,使之占有一定比例;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中突出荣辱观的内容;在其他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专业课、基础课中融入荣辱观内容;在修订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计划时,增加荣辱观内容。在课程讲授上,高校教师要善于根据每节课时内容,精心设计,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开设一些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相联系的选修课,多举办一些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最后要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荣辱观教育的总体目标转化成具体可考指标,纳入考评体系,真正把以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建设成为众多学科的开路先锋。
二要先行强化教师队伍的荣辱观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严格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的选拔和使用。其次要把好培训关。高校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和其他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与指导,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最后要把好实践关。教师要不断增强育人意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通过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主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
三要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实践,实践是最有效载体。还需要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荣辱,逐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注重活动的多样性;要增强活动的针对性;讲求活动的典型性;讲求实践活动的社会意义,将荣辱观教育与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就业的主旋律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三下乡”及勤工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增进热爱祖国、报效社会的情感。
四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社会主义荣辱观蕴涵着深刻的伦理文化思想和理想道德追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相一致。从这一层面来讲,在高校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发挥文化感召人、影响人、培养人的育人功效,以人为本,扬荣抑耻,正学风、正校风,使人与人、人与校园、人与环境达到完美的和谐与统一,以荣辱观教育的实践,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要建立让广大师生员工更好地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工作机制,事关学校发展和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出台,都注意吸取各方面意见。要强化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爱护,通过完善学生日常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言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小节中牢固树立以爱护校园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辱观念,促进学生与环境的和谐。要积极开展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议、互帮互助活动,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往,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等等,真正把荣辱观体现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
(作者为绥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