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逐步推进向市场化转变 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2006-09-18 11:13:2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崔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8日电 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氛围,企业间能够紧密合作,知识和技术外溢效益显著,竞争力大大增强。在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过程中,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途径,为此,我们要作好以下工作。

  逐步推进从要素供给支持向市场化转变

  国际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大于政府扶持、人为组合而成的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大都是在市场机制健全的条件下形成的,其自发性大于构建性。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多数是构建性大于自发性。这类产业集群本身存在着先天缺陷,即缺乏应具备的自组织和自增强的内在调节机制。

  目前我们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中,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政府主导色彩,政府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来集聚,并提供包括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各类硬件要素上的支持,这类产业集群在初期可能会形成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缺少自我组织的加强机制,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变化,各类要素成本上升,对本地竞争优势的积累并不十分有利,对产业集群的培育也无太多的帮助。所以我省在工业走廊建设过程中,要预见性地避免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依据我省实际,逐步实现从要素供给制向市场化推进的转变,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特别是发挥本地的主业突出、多元投资、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作用,寻找和吸引相关企业实现集聚,同时侧重于企业文化传播和知识扩散效应,增加企业间交流与沟通渠道,关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创新、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增强集群自身的组织功能和竞争优势。

  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根据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所谓创新型产业集群就是具备不断自我强化的内在潜力。创新型产业集群离不开区域创新系统的支撑,即集群内不同的产业、上中下游产业彼此间相互能够形成高效运行的共生系统。这个创新系统形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支撑机构,如:政府、大学、研究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金融风险投资机构和发达的供应商群体等等。

  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我省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过程中,不仅着眼于国际竞争优势的培育,更要注重创新系统的培育。政府要通过识别核心企业,有选择地引进和扶持产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或一些公共机构、智囊团体、改善集群结构,强化现有产业园区的资源整合和有机连接。要鼓励企业以合作和网络化为目标,形成核心网络,为区域提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发展迅速的企业。要注重引导群内企业形成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通过举办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活动,联系企业家、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通过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构建完善辅助网络,提升集群创新文化水平、优化社会风气,使产业集群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通过自我强化、自我创新,保持竞争优势。

  引导鼓励更多的产业部门发展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规律表明,不同的产业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我们可以根据关联程度的大小,发展跨行业和地区的复合式产业集群,不仅能使不同的产业共享彼此带来的外部性和规模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还可能形成新的增长点或新的产业。

  目前我省的产业集群战略应用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汽车、石化、高新技术产业、医药食品等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提高竞争力的课题,都需寻求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从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政府还应注意支持和鼓励相关产业部门的集群化发展,要关注多个产业间的关联性,以某个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为核心,共同组成一个复合式的产业集群,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仅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采取集群战略,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中也都需要用产业集群的思维进行交叉规划和融合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还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政府除了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证,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外,更要致力于为集群发展营造一种适合创新发展的氛围和软环境,包括正确引导集群发展的法律法规、产权保护、金融财政政策、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引导形成技术扩散、知识溢出的创新网络,快速将科技信息和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帮助企业不断地解决在创新中的难题,促进集群不断在创新中发展。

  (作者为哈尔滨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