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鹤岗市工农区三项措施促招商引资
2006-09-18 13:31:1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滕惠英 谢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8日电 2005年,鹤岗市工农区实现两项历史性突破,招商引资1.37亿元,是上年的3.4倍;财政收入实现4453万元,年增长21.8%。工农区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缘于招商引资工作的三项措施——

  重奖纳税大户

  不久前,鹤岗市工农区区委、区政府召开大会,大力表彰2005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功单位和人员,奖励纳税大户。这次大会表彰的范围广泛,既有机关干部,又有职能部门和企业,既有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个人,又有项目建设有功单位,以及对税收工作作出贡献的单位和部门。此次大会是工农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表彰会。这次表彰大会以及在此之前,工农区委区政府从区财政共拿出近300万元,就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税收工作兑现奖励。特别是对纳税企业,表彰面相当大,全区2005年纳税20万以上的企业均受表彰,对纳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纳税额分星级奖励。

  鼓励企业迅速发展、积极纳税,政府依据纳税额予以不同程度的重奖,而不是在企业尚未发展时,就由政府直接给予企业种种好处,或是政府向企业收取种种税费和进行摊派,而是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共同从发展中获益,政府及时兑现优惠政策,以此强化对投资者的激励。

  对外来投资者、企业纳税人实行重奖,缘于工农区领导层这样的分析:从资源、交通等因素分析,工农区要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靠资本原始积累来不及,靠国家政策够不上,唯有靠外来资本投资。从实践看正是这样,五年来外来资本对工农区的贡献率已达到60%。

  打造投资环境

  除了对招商引资做出贡献者予以物质上的重奖,工农区委、区政府还大力营造尊重纳税人,特别是企业纳税人的社会氛围。在鹤岗市工农区委区政府门前,“尊重投资者、尊重纳税人”的宣传图板格外引人注目。在工农区,“保护纳税人,鼓励投资者”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工农区尊重纳税人体现在方方面面。各政府部门对外来投资者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并在细节上对外来投资者进行感情关怀。工农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了商贸办、招商办,并在本区企业中成立了“商会”,通过政府部门与商会的沟通配合,全方位为企业服务,从选址办照到开张营业、生产经营,不管企业遇到什么困难,都积极地帮助协调解决。有时遇到区里解决不了的困难,区委、区政府就召开由驻区执法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每年还要召开由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环保、消防、城管、技术监督局等驻区部门参加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总结表彰大会”,对为企业排忧解难的驻区执法部门给予褒奖。在实际工作中,对每户企业都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台账,坚持做到“四清”即“企业地址清、企业老板清、企业人员清、企业运行状况清”,使服务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商会组织,在“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遇有重大的节日和重大活动,区领导都要把身在他乡的外来投资者,邀请到区里与大家共度,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区委、区政府举办的中秋节外来投资者招待酒会、春节联欢会、元宵节投资商联谊会等活动,已成为与投资商联络感情的固定方式,为投资商和各职能部门架起沟通的桥梁。

  实施“贸工换位”

  工农区是鹤岗城市中心区,商业、服务业较为发达。过去,外来投资者也多投资在商贸领域,投资项目普遍规模不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性不强。两年前,区委、区政府制定了“贸工换位”战略,对外招商引资挑选项目时,开始注重挑选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生产加工型项目。从此,工农区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了一批适宜在本区发展的制造业项目建设。

  去年,工农区大力加强对外联系力度,与上海真如镇、湖北宜城市等十个(市、区)及企业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已建立的12个友好县市区为依托,重点实施南下招商战略。抓住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和加工型企业,向中东部、不发达地区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吸引客商到鹤岗,到工农区投资,特别是兴办生产加工型企业。

  2005年全区新建、续建工业项目6个,总投资9850万元,鲲鹏焦碳、中选公司技术改造、成程线缆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并运行良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中选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全年入洗原煤能力达到55万吨,上缴税金近1500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成为区财政的支柱企业。2006年重新修订了《工农区招商引资上项目若干政策》,提高了商贸项目享受政策的门槛,优惠政策向工业项目倾斜。目前在谈工业项目规模大、层次高,木材加工、五粮醇白酒、高质石英粉等一批在谈项目,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工农区新开工的昊山机械厂加工车间。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