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0日电 题:万家清洁是我永恒的追求——记鹤矿集团水电热力公司王伟
东北网记者 强锐
![]() |
他是一名“城市医生”,每天为城市清洁辛苦奔波。然而,他却很少像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那样,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反而经常引来鄙弃的目光。
他叫王伟,今年40岁,鹤矿集团水电热力公司排水车间西山排水站排水班班长。
每次接到报修,王伟都备好工具,把名签工工整整地挂在胸前,上面写着“姓名:王伟,职务:下水工,服务范围:负责用户下水维修。”
他不怕丢面子,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在他看来,只要用户理解,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矿区、让万家清洁是他永恒的追求。
师傅让他坚定了选择
1989年8月13日,王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下水工作。在当时的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有劲你就拼命的使,有汗你就尽情地流,如金似玉的好年华,正赶上创业的好时候”。
上班第一天,王伟怀着激动与喜悦,早早来到单位报道。领导分配他到下水班工作,由崔学富师傅领着干活。第一次到现场他才知道,原来下水工就是整天同屎尿打交道。一想到20多岁的大小伙一辈子和屎尿打交道太没出息,在亲戚朋友面前不仅没面子,而且工资待遇太低,正在王伟彷徨之时,一件事让他终生难忘:他发现师傅在身患绝症情况下还贪黑起早,任劳任怨,默默为用户排忧解难时,王伟的思想上有了转变,也坚定了他干一辈子下水工作的信心。
节假日出勤从来没要加班费
1998年6月,胜利街下水干线堵了,王伟和同事用锹镐足足挖了2米多深,才找到了被堵的地方,挖开后大股的粪便和脏水涌了上来。沟内空气不畅,又赶上炎热的6月,恶臭味随风飘到200米以外。大家用手掏、用桶提,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才将下水恢复。工友们风趣地对王伟说,完了,这回老婆又不让上床了。事后,附近居民自发地送去了一面锦旗。
2000年12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王伟先后接到向阳区两户报修电话,一户是下水堵了,一户是下水管冻了。他带着工具先到第一户家中,用软线通,用抽子抽都不起作用,只好将下水管打开一个口,用手抠,用软线疏通,只听“轰”的一声,管内的杂物下来了,脏水和粪便从缺口处喷出来,溅了他一脸一身,当他把缺口封好后已是下午2点多钟,用户非常感激,要请他到饭店吃饭被他婉言谢绝了。
接着他又赶到第二家用喷灯烤冻管,从一楼烤到三楼,再从三楼烤到一楼,经过几个反复,问题终于被他解决了。此时已是万家灯火,王伟匆匆赶回单位,把湿漉漉的外衣搭在暖气上,吃了5包方便面,在单位住了一宿,第二天照常工作。13年来,这样的事情王伟经历的太多了,从1996年到现在他没休息过一天,就是节假日出勤,他也从来没要过加班费,把有限的加班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志。
掏马葫芦同样需要知识
有人说过,一个掏马葫芦不用学习,没有什么可探索的。其实错了,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的学问和门道。王伟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学一行。下水管道如同人体内的肠道一样,要布局合理畅通无阻,不能有肠梗堵。凭他多年来的经验,对下水走向的分析判断,运用数学和几何学的原理,有时就能准确判断出冒水被堵的马葫芦的准确位置。
有一次新一三叉口处冒水,路上污水横流,周边住户的墙根和灶坑都往外冒水。有人说可能是上水管裂了。他到了现场一看,凭多年的经验,根据下水管道和周围几个下水井的位置,马上准确找到了被堵下水井的位置,用疏通车一打就开了,很快地就把里边的杂物掏净了。
实践中使王伟体会到,只要是学到知识就会派上用场。在别人看来,一个下水工人不需要什么文化,只要会通下水道就行了。其实不然,下水道的走向,马葫芦的位置,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这样既可以缩短抢修时间,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户的受害程度,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新时代职工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社会上曾流行过一句话叫“理解万岁”。王伟说,干这一行的,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别人不理解。构建和谐矿区没有一个清洁的居住环境不行。一座城市没有下水工人,那将是家家脏水无处倒、大街上污水横流。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骄傲地说:“我们是城市的腔肠医生,哪里有了‘肠’梗堵,哪里就需要我们去手术、去治疗。我们会用实际行动,用我们的真诚与热情赢得用户对我们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