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土地被划进工业走廊 失地农民:咱当上工人了
2006-09-21 10:11: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苏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1日电段左荣,今年52岁。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福,今年2月,段左荣离开灶台,从家庭妇女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产业工人。

  段左荣是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镇胡镰刀村的农民,一家4口。老伴是当地小学老师,外加先天残疾的小儿子和大儿子去世后留下的小孙子。

  段左荣家和村里所有的人一样,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至于当个城里人,段左荣做梦都没想过。

  2003年秋天,政府通知胡镰刀村村民,这里要建大工厂,他们的土地被征用了。

  没过多久,征地补偿费发下来了。

  一开始,村民们个个欢天喜地:总算告别地垄沟,不用脸朝黑土背朝天了。可没过几天,他们又发起愁来:没了土地,又没工作,总不能坐吃山空啊!

  村民的愁事,政府早想到了。开发区的人承诺,要帮助村民找工作。转过年,村民们在政府的介绍下,开始纷纷走出家门。你上学校扫地,她上食品厂打工;你搞包装,他做装卸。没几天,村里的年轻人全成了工人,看得段大妈心里直痒痒。

  今年2月,段左荣终于在鑫源鞋厂找了份工作,从此实现“农转非”。

  提起工资待遇,段左荣说:“这里离家近,活又不累,计件工资,一个月下来六七百元没问题。”提起他家原先的土地,段左荣透过玻璃窗指着远方的建筑工地说:“原来说这里是开发区,现在是‘工业走廊’了。现在这里可热闹了,你看,华润啤酒厂的地就是我家的,旁边听说顺迈集团又要建房。过不了几年,这里就会跟城市一样,我也就变成‘城里人’了。”

  利民开发区的负责人在旁边说:“我们不仅帮助失地农民找工作,而且还在这里盖好12栋楼。只要他们住进来,随时都能变成‘城里人’。”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