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写作文老师看不懂 哈尔滨学生间风行网络语言
2006-09-24 06:52:4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胡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4日电 “偶(我)今天下楼买东东(东西),知道了一件非常寒(吃惊)的事情。原来邻居家的青蛙GG(长相不好的哥哥),是偶(我)最稀饭(喜欢)的一本IN(时尚)杂志的主编。”面对这样的周记作文,哈尔滨市经纬中学的张老师不禁叹气,“教了20多年语文,现在怎么连孩子作文都看不懂了?”记者调查发现,各种网络语言正风行于学生中间。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哈铁第5中学、哈尔滨市第52中学、奋斗小学、团结小学等十几所中小学校的数百名老师、学生和家长,发现热衷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们不在少数。其中,80%的中学生表示经常使用网络语言,30%的中学生习惯性地用网络语言写作文。6所中学的20多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酱紫”(这样子)、“BF”(男朋友)、“RPWT”(人品问题)、“S”(拐弯抹角)等网络语言给老师的总体感觉就是看不懂,理解不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网络语言不仅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甚至出现在班级黑板报上。第40中学7年级某班的黑板报是以“拼搏进取”为主题的内容,上面写着4个红色英文字母“ASAP”。记者请教了多位英语老师,也没弄懂这4个字母的含义。这个班的学生说,“ASAP”在网络聊天中代表“越来越好”的意思。

  “TAXI”代表“太可惜”、“PF”代表“佩服”、“CU”代表“再见”、“5”代表“呜呜”,以及人叫“银”、帅哥叫“摔锅”、什么叫“虾米”、反对叫“拍”、惭愧叫“汗”、吃惊叫“寒”、笨蛋是“286”……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在孩子们的日常交流中,被广泛运用。

  放学时间,在第17中学的门前,一些家长听说记者采访孩子使用语言的情况后表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懂了”。孩子和同学打电话,家长在旁边竟没听懂几句话。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语言已成为学生中相当重要的“官方”语言。对此,老师、家长表示不解,汉语的日常词汇已经够丰富了,孩子怎么就对网络语言那么津津乐道?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