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每年10万游客破坏环境 制止西泉眼污染威胁迫在眉睫
2006-09-26 10:15:5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丽平 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6日电 西泉眼水库是哈尔滨市惟一备用水源。每年,10万游客为这里带来滚滚财源。每年,10万游客把这里弄得狼藉一片: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果皮纸屑比比皆是;水面漂着无数垃圾,引来苍蝇、蚊子乱飞;微风吹过带来的是阵阵恶臭……

  西泉眼水库,从其建成之初就确定为哈尔滨市供水后备水源,如今,它的名字更多地因其旅游功能而为人所熟知,并作为龙江精品旅游线路被旅游公司所推荐。然而,今年年初,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为该市提供的政策性应急贷款,集中解决西泉眼水库问题,让西泉眼成为该市新的备用水源。在这个政策之下,业内人士提出,要立即终止“西泉眼”旅游相关的一切项目。

  其实,“西泉眼旅游当止”并不是个新话题。早在西泉眼建成之初,旅游建设项目在西泉眼水库周边呼之欲出之时,哈尔滨的媒体就对在后备水源地发展旅游业提出质疑,而西泉眼水库负责人则以“在水库边扩建经营性楼房肯定违规,我们将着手进行调查”的说法回应记者。但这个回应之后,再无下文。那个苍白的回应并没有阻挡住西泉眼水库发展旅游业的脚步。

  1997年3月1日,《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水库海拔211米等高线以下的区域为一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内,不准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准倾倒粪便、垃圾、残土等废弃物;不准毒鱼、炸鱼、电鱼,捕猎水禽或者放牧;不准洗刷储存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船、容器;不准建造与水库工程设施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准有其他污染水体的行为。《条例》出台,西泉眼水库的治理可谓有了法律依据,然而,西泉眼水库的旅游业却依旧“一路顺风”,直至发展到目前“身负旅游胜地之名”。

  今年2月,哈市有关部门发布信息: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西泉眼水库后备水源建设的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已基本确定,西泉眼应急输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输水管线敷设、构筑物建设、工农水库扩容整修三部分。输水管线总长度92公里,管径1.6米,构筑物为1座取水设施和2座加压站,水库扩容主要为清底截渗处理和堤坡护砌。工程预计2007年结束。

  今年年底,磨盘山水库将向哈尔滨市区供

  水,对哈尔滨市民是一个喜讯。此时,西泉眼后备水源建设提上日程,这对哈尔滨市民来说可谓喜上加喜。近日,记者再一次走进西泉眼水库,本想感受一下西泉眼水库作为新的后备水源地建设的风采,但却被过度旅游开发给水库造成的污染而震惊。

  湖边嬉水、水上快艇、水上摩托艇、水上脚踏车、钓鱼、漂流,作为旅游景区,西泉眼水库的旅游项目宣传还算丰富。记者一行也以每人门票10元、停车费5元得以进入库区游玩。在西泉眼水库风景区记者看到,水库沿岸有十几座别墅,都打出了吃住一体化的旗号来吸引游客,个个号称是旅游山庄。有的酒店门前水边还建立了观光亭直伸库区水面上,每栋别墅之间的距离相隔不到10米,聚集了大量游客。记者沿水库一侧行走,满眼都是杂草丛生的景象;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果皮纸屑比比皆是;原本应该清澈的水面漂着无数垃圾,引来苍蝇、蚊子乱飞;微风吹过带来的是阵阵恶臭……

  神女峰宾馆是西泉眼水库旅游风景区里知名宾馆之一,不少游人喜欢在此逗留。也许是因为周末的原因,记者在经过神女峰宾馆时看到了满地堆积着已经燃放过的爆竹,距燃放爆竹不到20米的距离就是山林,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继续深入至水库4公里处,沿着山路向上走,有一个“女真风情园”旅游区。园区的设施齐全,从吃到住再到玩都很方便,风情园建在伸入水中的小半岛上,还建了一个可以俯瞰湖光山色的高塔,与刚进库区一带相比这里安静许多,风景也更加清秀。园主告诉记者,她们在这里经营已有4年时间,而且效益不错。据园主介绍,西泉眼水库旅游已经向纵深发展,而且“能开发的,基本都开发完了。”

  一位由单位组织前来度假的游人说,他们这两年已经来了四五次了。这位饱受饮用水污染危害的哈尔滨人并不知道西泉眼已经被列为哈尔滨的备用水源地,“这里的旅游搞成这个样子,怎么可能是水源地,分明就是一个彻底的旅游度假村。”据了解,西泉眼水库范围内的各旅游景点一年接待游人在10万人左右,这么多的游人涌入库区,造成的各类污染究竟有多重,没有一个部门能说得清楚。然而,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却是:作为备用水源地,西泉眼水库饱受旅游开发带来污染的事实,没有人能否认。

  而此前,西泉眼水库已遭受过一次污染。如今,西泉眼再次面临被大规模污染的威胁。污染了的西泉眼水,哈尔滨人还能喝么?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