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方正稻米产业整合打出大市场
2006-09-26 15:22: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郁风华 刘明扬 王咏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6日电 作为全国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的发源地、“中国富硒大米之乡”,栽培技术、生态环境等种种优势,造就了方正大米的独特品质。如何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跳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依靠科技提升“水稻经济”的“软实力”

  方正稻米具有两大产业优势:富硒米,在传统稻米加工的基础上,添加了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有机稻米完成三年有机水稻转换周期,顺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然而,方正的稻米虽然质量上乘、产量大,但却未能形成稻米经济的高效益。原因是种植、加工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这就意味着很难跨越标准化生产的“门槛”,稻米整体质量良莠不齐。简单的“大农业”生产,难以抵御较大的市场风险。

  方正人意识到必须重新定位市场,开掘“方正大米”的内在价值和增值潜力。用大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跳出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依靠科技提升“水稻经济”的“软实力”。精心筛选良种,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基地建设推行专业化加工,形成稻米产加销一体化规模经营,优化产业振兴“方正大米”,使稻米产业价值回归。

  方正县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县农技中心推广水田测土配方、水稻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等12项技术应用,严格实行“四统一”标准生产,建立富硒水稻田间档案,从源头上保证了优质水稻的生产质量;投资400多万元,全县95%水稻实现了大中棚育苗,位居哈市之首;扶持田氏米业公司、松南米厂等稻米加工龙头企业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突破稻米加工的瓶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方正大米”产业价值回归过程中,米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米业协会以5个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和10个米业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联生产基地的发展模式,订单农业收购价高出普通水稻10%以上,产业化经营的脚步愈发迅疾。米业协会会员与国内180多家经销商联手销售,销售密网遍布27个省、市、自治区。

  今年,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新增有机稻米面积7000亩。富硒米在南方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6元,有机大米每公斤11~12元,出现了逆市上扬的喜人态势,方正水稻经济借势而上,步入与市场接轨的上升通道。

  叫响“方正大米”品牌,走联合发展之路

  由于加工企业小而多,缺少跨地区式、带动力极强的“龙头”企业,未形成联合经营的优势。结果是,大企业吃不饱,加工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企业间各自为战,生产盲目性较大,重复配置造成资源浪费。方正米业市场的大米品牌达到了35个,10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其中有绿色产品标识的6家。“绿宝石”、“塔尖”等品牌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虽然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经济优势,但“方正大米”这一特有的区域优势不明显。

  优势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是最大的浪费。无序竞争的结果,是谁也很难做大做强;品牌繁杂的结果,是内耗造成“方正大米”的含金量“缩水”。残酷的现实让双方终于认清一个道理:打造“方正大米”的品牌刻不容缓,只有企业和政府通力合作,才能将拢在一起的五指攥成拳头打出大市场。2003年,方正提出“抓好品牌整合,走联合合作发展”的战略,盘活企业闲置资产,为下一步的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

  2005年4月,方正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这标志着方正稻米具备了打造国家名牌、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哈尔滨方正绿宝石优质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荆志盛说:“有了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这块金字招牌,企业销售量大增,一天之内就接待了三拨客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而“方正大米”的区域优势也使当地农民年增收2500万元。

  呼唤稻米精深加工,增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能量

  方正稻米凭借品质、规模和品牌优势,市场销路上扬。但一些业内人士冷静地指出,方正稻米加工大多仅限于普通大米和精洁米等初级产品,使产品增值的稻米深加工转化率、利用率偏低,稻米经济应有的巨大效益未能充分实现。

  方正县副县长杨桂榕认为,方正大米的振兴不仅要体现在种植环节的米质上,还应该抓住发展契机,在稻米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上多想点子,做足文章。目前,方正年稻米加工的副产品有25000吨米糠,稻壳50000吨,稻米深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是提高其附加值的关键。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石彦国介绍,稻米被誉为“营养之泉”,以米糠为例,约占稻谷重量的5%~7%,除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近百种生物活性因子。国外稻米副产品开发产品已有上百种,借助稻米精深加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其附加值,已成为稻米产业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稻米转化,在多样化、专业化、工业化等方面,距离国际稻米产业尚有一段差距。

  今年,哈尔滨方正绿宝石优质米业有限公司斥资300多万元,瞄向了稻米副产品开发,也由此拉开方正米业精深加工的序幕。他们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研发“绿宝石”牌方便米饭和米糠油,“搬”上了哈洽会的展台,产品打开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他们还加大了水稻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生产出建筑用耐火板材,将于明年投放市场。有关专家认为,尽管方正县对米糠、稻壳、稻草等副产品的开发与综合利用还只是起步阶段,也要视条件成熟尽快推出“精深加工”的多项发展举措,那将促进稻米经济整体水平的跃升。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