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电 近日,巴彦县农业科技示范带中的4.5万亩大豆田,让许多农民啧啧赞叹。这些大豆不仅长势好,而且籽粒整齐饱满,光泽度好,经专家测产平均亩产可达172公斤,比普通大豆田增加了22公斤,而这些大豆都是在重迎茬地块上种植的。
巴彦县是国家重点大豆生产基地县,年播种大豆130万亩,年产大豆2.2亿公斤,曾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常”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和“大垄密”高产栽培法,并在省内大面积推广,现已有58万亩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认证。大豆种植、加工是巴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全县有年加工能力4万吨以上的大中型油脂厂6家,年加工大豆30万吨以上。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大豆重迎茬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成为大豆生产的技术难题。大豆重迎茬造成土壤养分失调、生物活性减弱、根际微生物分泌有害毒物增多等危害,导致大豆产量、质量下降。针对这一难题,今年初春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门邀请了国家著名大豆育种栽培专家刘忠堂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著名大豆重迎茬研究专家许艳丽研究员及省市部分农业技术专家对巴彦县控制大豆重迎茬危害进行试验研究。经过反复考察、多次论证,根据大豆生物学特性及耕作栽培特点,专家课题组初步筛选了“黑农48”、“抗线4号”、“合丰47”三个耐重迎茬大豆品种,同时利用“以菌治菌”的方法试验研制了防治大豆根部病害的生物制剂———真菌复合颗粒剂,通过推广应用有效控制了大豆重迎茬造成的病虫危害、养分不平衡、农药残留等问题。
目前,巴彦县应用该项科研成果的重迎茬大豆面积20万亩,预计可增产400万公斤,直接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880万元。明年,巴彦及其周边县份推广这一科研成果的重迎茬大豆面积将达到1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