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埠保存最完好 兆麟公园百年韵味犹存
2006-09-27 11:14:3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李一可 袁红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103岁的木刻楞.
【图片说明】云舟桥资料片.
【图片说明】现在带凉棚的云舟桥.
【图片说明】跨虹桥资料片.
【图片说明】现在厚木桥板的跨虹桥.

  东北网9月27日电 10月1日,兆麟公园将迎来百岁生日,虽然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但在市民的精心保护下,兆麟公园始终保持着建园初期的独特风格,成为目前哈尔滨市保存最为完好的老公园。

  百岁老墙垛个个绽莲花

  兆麟公园围墙建于哈尔滨开埠之初,围墙每隔3米左右就有一个墙垛,墙垛两米多高,墙垛中间用铁栏杆连接。墙垛顶端统一有个檐儿,檐的顶部是朵朵含苞欲放的“莲花”。

  市冰灯艺术博览中心副主任朱晓东介绍,虽然公园围墙经过多次修缮,但墙垛基础从未动过,墙垛顶部造型等都是当年原物。百年老墙体现的欧陆风情与尚志大街原有建筑形式相呼应,在哈尔滨人和中外游客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蹊跷铁印章镌刻“数字谜”

  公园副主任徐辉告诉记者,2003年的一次粉刷中,公园员工在清除旧墙皮时,发现西门墙垛里“藏”着一个铸铁印章,上面镌刻着“301”和“1915”字样。印章直径约13厘米,距离地面约半米高。印章被发现后,专家对其为何被嵌在墙垛内以及上面数字表示的意义有很多种猜测,“1915”标注的可能是年代,可是“301”代表什么,大家众说纷纭,至今无定论。

  经典“木刻楞”异域建筑风

  在公园河心岛中间,白色的木栅栏围着一座色彩鲜艳的俄罗斯小木屋,是园内一处重要景观。这座俄式木屋于1903年建成,比公园的建园历史还早。小木屋为木质结构,主体由圆木咬榫,其门廊、屋檐、窗棂上的雕花风格鲜明,是典型的俄罗斯乡村民间原木建筑,俗称“木刻楞”。此外,园内多处建筑都是与这个“木刻楞”同年代的,如现在公园南门检票的小木屋、民警值班室,以及正在维修的一处100余平方米的板夹泥俄式建筑等。

  桥板仍古朴门楣忆旧时

  公园内的小桥迄今也有百年历史。“跨虹桥”、“云舟桥”、“渡涧桥”等百年老桥当年都是纯木质结构的,曾被印在哈尔滨的风光明信片上广为流传。本月初,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公园对几座老桥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粉刷桥面、加固桥体,小桥旧貌换新颜。“跨虹桥”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厚木桥板的风格。“云舟桥”上凉棚门楣仍旧采用木制的谷穗图案,古朴典雅的造型仍韵味十足。

  中式古山亭无钉工艺精

  近年来有关管理部门查找大量资料,逐步恢复了园内多处老景观和旧址。2003年,公园按照资料和老人回忆,重修了1927年至1931年间建造的六角双檐西山亭和四角单檐东山亭。

  为确保新建古山亭的清代官式皇家园林风格、纯木制造,公园请来了多次在北京和沈阳参加古建筑维修的老工匠,选取从林区精选的红松、黄花松等优质木材,确保木材一个虫眼也没有。十多名工匠早起晚睡干了两个多月,采用无钉工艺,纯木咬合,每个接合处都是咬口结构,每根亭柱都是一整根木头,共计耗用60立方米木材。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