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9月28日电 今年4月,市新闻出版局在呼兰区石人镇石人村建立哈尔滨市第一个“农家书屋”。5个多月来,“农家书屋”吸引着村里村外的农民读者,每天的借阅量都在100本左右,一些紧俏图书被农民们竞相“订阅”。
9月10日,星期天。“农家书屋”里借书还书的人穿梭往来。69岁的书屋“经理”周永春,正忙着为读者办理借书手续。
书屋让老王夫妻和好
“农家书屋”到底能有多大用处?村民王凤生告诉记者说:“它让我们夫妻合好了。”
64岁的王凤生过去有个习惯,看见麻将就迈不动步。村里人说:“老王头最好找,只要不在地里,准在(麻将)桌上。”没白天没黑夜地打麻将,老伴天天生气,老两口两天不干仗,三天早早的。儿女也劝过,但老王头一身的理儿:“不打麻将干啥去?”
“农家书屋”一成立,老王是第一个借书的。从此,老王整天捧着书看,谁再找他打麻将,“对不起了没工夫了”。书看累了,老王就干点儿家务活儿,活动一下筋骨,有时还有模有样地给老伴说上一段儿书里的事儿。他老伴乐呵呵地说:“那书里是不是有啥药,俺老伴的麻将瘾哪去了呢?”
像老王这样专门挑大部头书籍的,石人村有十多位。他们尤其爱看武侠小说。
农技图书品种最全
张立春是闻名乡里的种菜专业户,曾被评为“星火带头人”,可他却不是石人村人。
一次到石人村赶集看见“农家书屋”,他进来就要借书。外村人可不可以借书,村里没规定,张立春又是签字又是画押,终于借了一本《农技手册》。
张立春说,他家订阅各类科技报纸20多年了,各方面的知识都了解一些,但总觉得不成系统,真要较个真儿,心里就没底儿了。几个月来,张立春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借遍了蔬菜种植、农药喷洒等方面的图书,知识丰富了,感觉相当不错。
石人村党支部书记魏忠林说:“书屋里农技图书品种最全,从选种到秋收,从机械到人工,啥知识都有。有的人拖拉机坏了,借本书,一捅咕就修上了,省老劲儿了。”
据了解,村民们借阅科技图书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从事相关产业或具备一些专长的农民。
差一本儿也不行
还有一个对“农家书屋”兴高采烈的群体,就是村里的小学生们。
“这些小家伙像耗子似的,见书就‘咬’。”周永春说,他们一来一帮,借的快还的快,早上借的晚上就还了。
“从早到晚,啥时都有借书的。”自从挂上“农家书屋”的牌子,周永春老人哪天也没消停。
“农家书屋”设在农家,方便村民阅读,但如何管理好也是大事儿。
石人村“农家书屋”,目前有各类图书1175册,开办几个月来,没有丢失一本书。魏忠林说,这全靠老周的细心管理。
周永春老人义务管理书屋,凡是来借书的,借书人要签字,还书时由他写上“还书”两字。正常情况下,借阅时间不能超过7天。超了,老周就往回追。他说:“公家把这么多书交给咱了,差一本儿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