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9日电 已过寒露时节,走进农垦九三分局城区,依然看不出秋天的来临。笔直宽阔的马路直通到无际的田野,整洁高耸的楼宇错落别致,绿树、草坪、花丛争相绽放,整个城区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分局领导介绍说,为这座小城“梳妆打扮”者是一个集管理、服务、就业指导、城市功能综合开发为一身、被誉为“九三形象大使”的九三城镇建设管理局。
环境靓丽的“吸尘器”
这些年,城管部门围绕“干净整洁”没少想办法。今年,他们又推出一套“新打法”:“义务建,制度管”,他们把原来的“门前三包”,改成“门前七包”。不但要包好门前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布局整洁,还要包招牌规范、公共设施完好、小商小贩不当街叫卖、秩序井然等四项新内容。同时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
为保证“门前七包”落实,城管局与社区、街道、居民组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建立起“三级城管网络”,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状要求“苛刻”,辖区各单位、商家、店铺每周要“自扫门前雪”,餐饮店每天打扫卫生;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及时清除“牛皮癣”;维护好公共设施等。目前,共签订卫生责任状400余份,签订率达98.5%。
“门前七包”投入运行,反响最大的是临街店铺。过去,商家将生活垃圾堆放在家门口,定时定点清运不及时,导致二次污染,城管不愿意,商家闹叽叽。今年,城管局推行了“垃圾循环收集法”,每天从早晨6时至晚上10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垃圾清运车“上门”,循环收集生活垃圾,彻底杜绝了垃圾乱堆乱倒现象。
记者感言:新农村,小城镇建设重要,管理也重要。“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城管应是城镇的“美容师”!环境整洁、卫生、有序是其分内之事,但要做好也并非易事。九三城管局的做法,给我们启示:做好各项工作,都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科学管理方式。
社会稳定的“助推器”
困难户、残疾人、鳏独孤寡如何走出贫困阴影?九三城管局对有劳动能力的,扶持他们自食其力。2003年,城管局实施了“滚动扶贫”工程,机关和林业科全体干部每年拿出清欠奖、防火奖等近3万元奖金,无偿作为滚动扶贫资金,为困难职工购入良种细毛羊,鹅雏等发展养殖。目前,共注入滚动扶贫资金15万元,有18户职工走上养殖致富的道路。城管局还组织致富大户与贫困户组成“致富联合体”,涉及特色种植、养殖、种子开发、蔬菜种植等6大类。困难职工韩金福,2003年加入蔬菜联合体,现在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联合体共联合职工54户,已有21户脱贫致富。
九三城管局对无劳动能力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通过生活补助、上门慰问、捐款、捐物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原物资处职工李臣,妻子和儿子都有重病,城管局先后两次为其送救济金1500元,用于其住院治疗期间的费用。其妻子病逝后,城管局还专门派人到场帮助料理后事。三年来,城管局先后为各类重病职工捐款5万余元,捐赠衣物2000余件,帮扶弱势群体50多人。
记者感言: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城管局不是扶贫办,但九三城管局结合自身工作,为大批弱者撑起了“保护伞”!其一系列做法对各地、各部门应该说不无启迪。
小康生活的“加速器”
九三城管局既是“大环卫工”,还是“再就业服务中心”,在管理城镇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为下岗职工谋出路。
九三城管局专门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采取“五结合”的办法开发就业岗位。即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在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服务业中找岗位;与市场建设相结合,在商业街、贸易市场中找岗位;与城管相结合,在招用城管员、协管员等公益性职位中找岗位;与发展私营经济相结合,在发展个体经济、区域经济中找岗位;与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相结合,在资金、政策扶持上为下岗失业人员找岗位。
2001年,九三“双山”糖厂转制后,许多职工下岗。当年,“双山”糖厂划归给城管局,局党委没有把它当“包袱”,而是看准了盘活闲置资产带来的商机,把“双山”糖厂的原动力车间改造成热电站,使100多名原下岗职工又重新上岗。
在进行城镇规划时,九三城管局还特意在不影响居民生活、交通安全和镇容镇貌的地方,划一个“特区”,优先安排下岗、失业、特困人员自谋职业,经营蔬菜水果、小百货、小修理、夜排档等“小生意”。目前,九三局直地区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000多户,有3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五结合”实现了再就业。
记者感言:建设新农村,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吸纳农业人口的同时解决现有城镇职工的就业问题。城管应有利于再就业!城镇的发展,正是缘于商贾云集。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应是城镇的最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