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9日电 9月28日,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 ]5号文件,简称《意见》),围绕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政协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明确任务、加强领导,进一步把我省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现将中共哈尔滨市委发言全文转发如下: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密联系哈尔滨的实际,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政协在全局工作中有位置,在促进发展中有作为,在全社会中有影响,进一步发挥了政协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切实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为政协开展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去年以来,按照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力口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市委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坚持把加强政协工作与推进党的全局工作统一起来,坚持把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与支持和保障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坚持把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与考核衡量党政领导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民主作风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为人民政协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一是坚持党委定期研究政协工作制度。市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政协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政协工作的一些问题。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并颁布市委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相关文件和制度。二是坚持党政领导联系政协工作制度。规定政协工作由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分管,并确定一位副书记和副市长具体负责与政协的联系。三是坚持党政领导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定和重要部署都以会议或文件的形式,向市政协进行通报;对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随时向政协通报情况并征求意见。四是坚持政协领导列席党政有关会议制度。市政协主席列席市委常委会议及书记办公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及全体会议;市政协专委会成员与各职能部门保持经常联系,列席相关会议。五是坚持对政协工作实行考核制度。每年对政协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特别是自去年开始,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市级目标考核,与职能部门领导的政绩和干部职工利益直接挂钩,有效地推动了政协工作的开展。六是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政治协商制度。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重大问题,都及时向市政协及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市政协召开的各种会议,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都分层次坚持出席,直接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严格的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和保证了党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充分发挥政协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作为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实现共同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全力支持各级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集中民智的优势,在促进科学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市政协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进行政治协商。凡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和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都要经过政协充分协商,保证做到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比如,围绕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解决“三农”问题、制定“十一五”规划等重大决策事项及磨盘山水库等重点建设项目,都通过参加政协常委会、常委专题协商座谈会和政协全体会议通报情况,广泛协商,充分吸纳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市政协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协商。每年都将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委托给市政协组织开展调研,充分听取委员和各界群众的意见。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谐社区建设、招商引资等专题,都是事前经过沟通,共同确定题目,由政协组织专项调研,再由市委以文件的形式转发调研成果,并责成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确保了目标同向、工作同心、力量同劲,大部分协商成果转化成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支持市政协围绕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协商和调研视察。按照把哈尔滨建设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针对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城市发展定位、城市规划和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重点问题,支持市政协组织委员进行视察,开展政治协商。同时,支持市政协组织委员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安全生产、民营经济发展、对俄科技合作、城市建设管理、环境综合整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文化市场监管和创建“平安哈尔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和视察工作。市委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高度重视,均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二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广泛团结的优势,在维护社会和谐上发挥突出作用。我们一直把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作为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优势,作为党和政府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为此,在支持政协组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党派和界别特色,鼓励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对我市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不断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比如,为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市政协每次全委会、常委会都安排民主党派代表发言;常委会的专题调研都安排专委会和民主党派共同完成。此外,进一步突出人民政协团结和民主的两大主题,支持政协组织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把握和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营造团结干事、共同奋斗的和谐氛围。三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优势,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把支持政协开展民主监督,作为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每年都邀请政协参加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和民主评议;选聘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担任市政府政务公开的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和政府立法顾问,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网络。一年多来,我市共邀请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全市重大政策制度听证会、重点建设项目评估论证会,以及各类廉政督查、年度干部测评、行风评议、执法检查活动达260余人次。同时,支持政协组织通过政协提案、委员视察、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等渠道,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开展积极有效的监督。如近年对经济发展环境、食品卫生、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民看病难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评议,极大地促进了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
三、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良好环境
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和全社会的支持,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保证政协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政治上、组织上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营造有利于政协履行职能的良好环境。一是注重加强政协“三化”建设,积极为政协履行职能提供制度保障。市委十分重视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近日,为把中央5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市委把加强和改善政协工作纳入市调研课题联席会议的重要课题,组织由市委、市政协领导牵头的专题调研组,深入区县(市)及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目前,已完成调研报告和《意见》实施办法的起草工作,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市政府也制定了《哈尔滨市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规则》、《哈尔滨市政府系统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等各项制度。现在,市政府又根据中央5号文件精神,组织力量对1990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市政府与市政协日常协商联系的试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这些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市委、市政府与市政协日常联系和政治协商的程序。二是健全组织机构,支持市政协党组加强队伍建设。市委十分支持市政协搞好自身建设,保证市政协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在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方面,市委在每次换届时,都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发展现状,认真研究并合理设置界别,及时调整委员结构,最大限度地增强政协组织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在市政协机关建设方面,重视和加强政协机关干部的配备、选拔和任用,积极做好政协机关与党政部门干部的双向交流,不断改善和优化政协机关的干部结构。仅十届政协以来,通过选拔和竞聘上岗,市政协机关共有46位同志提拔到局、处、科级岗位,其中副局级以上干部7人。特别是今年年初,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原有7个专委会、3个办事机构的基础上,批准增设农村经济委员会。这样,哈尔滨市政协的机构设置更为优化合理,与全国副省级城市政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是保障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政协机关的办公条件。坚持把政协开展活动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财力的改善逐年增加。把政协委员活动经费、常规性会议经费列入本年度预算;未列入预算的会议和活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核拨。2005年预算安排市政协各项经费1224.2万元,2006年预算安排市政协各项经费1792.1万元,已拨付874.71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市政协机关各项经费开支。特别是十届政协以来,市委、市政府两次拨款对市政协机关办公楼进行装修。2003年,对市政协机关办公楼进行了装修,配置了自动化办公设施,基本达到了硬件设施现代化、办公秩序规范化、管理服务科学化的标准。今年,针对市政协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办公用房紧张的实际情况,市委又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房产置换的方式,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从市政协院内迁出,进驻新的办公楼,并分别投入经费进行装修,彻底改善了市政协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的工作条件和办公环境。
以上是我市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但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以及兄弟城市的经验相比,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省委政协工作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认识,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为哈尔滨改革、发展、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