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日电 “十一”长假,带着银行卡出游和购物的市民多了,在享受银行卡的便利时,警方提醒您,使用银行卡要谨慎,不要落入窃贼在自动取款机上布下的3个陷阱。
陷阱一:以假换真
17日,市民刘瑞到果戈里大街一银行自动取款机前取款,当他清点取出的钱时,身旁有人提醒他“你掉钱了!”刘瑞低头看到脚边真的有张百元钞票。他一边感谢“好心人”,一边弯腰捡钱。等他直起身时,发现银行卡已经退出来了,他收起卡就离开了。22日,刘瑞再次用自动取款机取钱,发现输入密码提示错误。经过银行工作人员核对,这是一张废卡。而他原来卡里的1400多元钱早已被人取走。
警方调查发现,提示刘瑞捡钱的“好心人”就是盗卡的疑犯。他先拿出一百元钱当“诱饵”,趁刘瑞弯腰捡钱时迅速将一张废卡插入插卡口,看到插进去一半的作废卡,刘瑞误以为银行卡已经退出来了。刘瑞离开后,疑犯迅速利用刘瑞仍在自动取款机内的银行卡取走了账户中的钱。
陷阱二:偷窥“克隆”
一些不法分子潜伏在自动取款机附近,用望远镜、微型摄像机、在刷卡器上加装附加装置等高科技手段,伺机偷窥、窃取客户密码。有的窃贼徘徊在取款人周围,假装打手机,偷窥并用手机记录下取款人的账号和密码,或者利用取款人丢弃的印有账号和取款时间的凭条,用高科技手段获得银行卡密码并“克隆”出一张新的银行卡,盗取客户的资金。
陷阱三:设置故障
有的窃贼冒充银行,在自动取款机上留下了“故障电话”,通过在自动取款机上做手脚,使自动取款机不能正常操作。用户操作后不能正常取钱,于是拨打了“故障电话”,接电话的人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让取款人按照他们的提示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核对金额或向指定账户转款,以此窃取被骗者现金。
使用自动取款机时如何防盗:
1.应该仔细检查插卡口、出钞口有无异物。
2.应该留意周围有无可疑人员,输入密码时应该用随身物品或手遮住键盘,防止密码被人偷窥。
3.在发生吞卡的情况后,不要立即离开自动取款机,如果确实是吞卡,自动取款机会打印出含有吞卡信息的凭条,屏幕上也会有提示。如果按照提示操作仍然无效的情况下,再与银行的指定电话联系,确定解决办法。
4.取钱后,不要随便丢弃凭条,因为凭条上有取款卡号、金额等信息,如果丢弃也应该先撕碎。
5.要定期核对卡内金额,如果发现差错要及时与银行联系。
6.不要用生日、电话号码、888888等易被破译的数字作为密码。银行卡切忌和身份证放在一起,因为一旦一同丢失,客户就无法及时利用有效证件挂失,疑犯也很可能利用身份证窃取用户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