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崔先生将搜集到的两个“太岁”放在南岗印度街上展览,吸引了不少好奇市民的注意。
30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太岁”被泡在水中,大的重约40公斤,直径约55厘米,厚约37厘米,表皮粗黑发硬类似猪皮,从远处看和树墩相似。小的重约10公斤,直径在50厘米左右,厚约12厘米,外表没有形成硬皮,里面肉质发白有弹性。
据崔先生讲,这两个“太岁”是两个月前,朋友从道外一施工现场地下3米深处挖出来的,工地上有工人尝试着吃了“太岁”肉后,感觉干活时更有力气。崔先生说,他做过一些试验,将水草和金鱼与“太岁”一同放置在水中,结果金鱼没有异常,水草却逐渐枯死;他将“太岁”点燃后,化成一种胶体;放在沸水中煮后,“太岁”肉融于水中。他还发现,放置“太岁”的房间不招蚊蝇。
不久前,崔先生曾将“太岁”图片及切片邮寄给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张晓清教授,张教授的答复是,“太岁”是远古时代形成的、介于动植物之间没有进化的一种物质,其所含的具体成分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高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