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假期经济火爆 礼品旺销要慎购
2006-10-04 09:55: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黄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红红火火的节日市场

  东北网10月3日电(记者 黄健) “十一”黄金周,又巧逢中秋佳节也即将到来,走亲访友的人多了,各类礼品随之俏销。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上的各大商场、超市,月饼、保健品、茶叶、酒等各类礼品被摆在了显眼位置,前来问津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

  保健品在“孝道”上大做文章

  “孝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逢节庆,花花绿绿的保健品总是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孝心”大赚一笔。今年国庆黄金周喜逢中秋节,商家更是抓住商机大打亲情牌。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市民正是盯上了商家宣传的神奇功效才购买的。经过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哈尔滨市面上保健品“准”字号问题十分普遍,相当一部分仅印有“卫食准字”———也就是说,仅仅是普通食品,却被当做保健品摆在货架上高价销售。

  此外,保健品功效过度宣传情况也比较严重,一些产品包装上有按规定不允许的疗效说明,还有一些保健品标准合乎规定,但销售人员在进行推销时,往往将其保健效果顺口说成疗效。一名营业员在推销某保健品时,对顾客宣称该产品不但能壮骨,还能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疗效简直神乎其神。一位正在选购保健品的市民称,父母的年纪大了,平时工作忙都不在身边照顾,逢年过节选择礼品基本上都是能够改善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市民虽都不知道其购买的保健品功效如何,但大部分人还是把选购保健品,作为孝顺父母最好的馈赠礼品。

  酒类产品披盛装身价倍增

  中国人的习惯是有节庆必有酒,恰逢双节,各商场内的酒类产品,从国产白酒到进口洋酒,纷纷披上节日盛装。“衣服”穿得华丽了,身价也随之陡增,一瓶普通包装国产名酒售价约为400元,而经过水晶玻璃瓶与豪华礼盒的盛装,标价也跟着翻番,高达近千元。

  市面上洋酒多了,一些国产酒类也采用了外文标签。记者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某超市中看到一款售价近500元的盒装酒,酒瓶十分精美,正面用全英文写着品牌名和X.O.字样,只有看了酒瓶的小字标签,才能发现这瓶酒产于我国东部某省。像这样乍看之下易被误认为舶来品的酒类市面上并不少,消费者如果想趁佳节给亲友买点洋酒尝新鲜,可得擦亮眼睛。

  保健“神茶”小心炒作

  茶叶原本就是常常和月饼搭档的传统中秋礼品,今年月饼要减肥,茶叶也就“单飞”了。哈尔滨市面上,各类礼品装茶叶还真不少,茶叶素来是公认的保健饮品,但部分茶饮在包装、宣传上过分夸大效果,则令人生疑。

  记者看到某保健茶在宣传单上称,其产品通过排毒,能避免包括女性面部斑点、皱纹和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在内的多种健康烦恼。某推销人员向记者列举不同茶的保健效果,其中既有提神也有利眠,更有防癌抗癌、防辐射、抗衰老等“神奇”效果。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符合标准的茶类如果正确饮用,通常具有一定保健效果,但保健茶不是药物,不能指望单纯依赖喝保健茶就能治疗疾病,如果其中添加了功效成分,乱喝反而会有害。如大多数清肠类保健茶只适合便秘患者,健康人如果经常或过量饮用,反而可能造成脾虚。

  国庆逢中秋,佳节双至。市民走亲访友,提上几件礼品,也是人之常情。但消费者在选购礼物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难得一分心意,送得放心、收得高兴才是最理想的。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