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1日电 今年年初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哈尔滨开发区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主题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强化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全力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推动园区各方面工作跨越发展。
挖掘创新源泉支撑自主创新主体快速发展
为加速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哈尔滨开发区积极引导促进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博士硕士科研工作站、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的各类专门机构的发展。
哈尔滨开发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实力强劲、高端引领的研发创新机构入区。园区认真推广中船重工集团703研究所、兽研所、化工研究所整体搬迁入区的研发合作模式;推动了哈尔滨电机厂等大企业在园区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推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成。
2002年5月,哈尔滨开发区管委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签订了全面共建协议书,建立哈工大科技园迎宾路产业化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现有入孵企业120余家,涉及计算机及通讯、能源及交通、新材料及材料设备、机电一体化、建筑及环境等领域,形成了一条高效、快捷、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通过和大学、大所、大厂的战略合作,哈尔滨开发区建立了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化基地,进一步挖掘以重要科研机构为核心的创新源泉。园区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企业拥有1071项专利,自有商标369项,软件知识产权543项,累计转化科研成果1000多项。
打造服务品牌推动孵化经济平台不断完善
哈尔滨开发区目前设有国家级高科技创业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国家级海外学人创业园等孵化机构。同时,园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利用自身优势,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在园区内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项目、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
园区加大力度吸引科技人员、海外留学人员携带高新技术项目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进行调节,推动在孵企业快速发展,引导毕业企业进入开发区集中区进行规模化生产。目前,哈尔滨开发区孵化器的数量已达到19个,孵化场地面积达到了20.7万平方米。园区还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设立了500万元的科技孵化种子资金和50万元的知识产权奖励扶持资金,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目前有近百名海外留学的博士、硕士来到哈尔滨开发区创业。
哈尔滨开发区高质量地建设了一批路桥、地下管网及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在集中区全面实现了八通一平。园区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了ISO14001环境认证,获得了国家批准建设ISO示范区的资格,并编制了园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进方案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园区注重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了窗口审批超时默许和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表制”,科技企业入区实现“一口管理、立等可取”。哈尔滨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开通了企业求助中心和投诉中心,全天候为科技企业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坚持科贸并举牵动对俄科技经济深入合作
哈尔滨开发区先后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萨马拉航天城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重点科研基地新西伯利亚科学分院技术园区结为友好园区,同托姆斯克科技园、普希诺生物科学中心等科研单位建立了伙伴关系,与俄罗斯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每年有上百名俄罗斯专家到哈尔滨开发区进行技术指导、技术交流和洽谈合作。
园区还规划了1.9平方公里的土地,辟建中俄科技合作产业化基地;创办了占地7万平方米、首期拥有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对俄合作产业园,并制定鼓励对俄科技经贸合作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有14家对俄科技合作出口加工企业入驻。
整合优势资源服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哈尔滨开发区重点筛选优势行业的大型国有改制企业,吸引国际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嫁接合作,推进了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改造项目与外商的洽谈合作,哈尔滨第一工具厂与世界一流同类企业组建的合资公司全面投产,为哈尔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探索了新经验。
同时,园区立足壮大现有支柱产业规模,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积极鼓励和帮助区内龙头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推出拳头产品,提升自身及其配套企业簇群的市场竞争力。园区重点扶持了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等国家“十五”重大专项课题,涌现出一批以哈尔滨高科技集团、完达山乳品等为代表的自主创新企业,成为哈尔滨市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科学谋划发展创建全国一流开发区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开发区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引进吸收再创新;坚持增强服务功能,全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载体;坚持壮大集群经济,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区。
园区将进一步增强汽车、医药、食品等既有工业的竞争力,同时全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和航海动力等新兴产业。园区还将整合资源,围绕中船重工集团703所建立舰船动力设备研制中心,围绕哈尔滨兽研所建立动物疫病研究控制中心,围绕东北轻合金厂的高精铝板带项目建立新材料研究中心,围绕对俄产业园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建立对俄科技合作和产业化中心,围绕哈药集团和医药园建立生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哈飞东安和汽车园建立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围绕哈尔滨动力集团建立机电设备技术研发中心等等。
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优势产业与新型产业互补互动、同步发展的多元化主导产业发展格局是哈尔滨开发区的工作重心,园区将努力打造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龙头,建成国内一流的双功能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