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2日电 来自省科技厅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去年底,黑龙江省企业孵化器已发展到40余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家,处创业初期尚未破“壳”的在孵企业累计有2000家。全省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总收入40亿元,黑龙江省孵化经济已步入成熟发展期。
从重成果到亲企业
黑龙江省最早的孵化器是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职能的,在选择支持对象时主要的考察指标还是技术含量,对于企业其他经营要素关注较少。在这种模式下,大批成果走出实验室后,虽有一批最终进入市场创造出财富,但更多的却是一路跌跌撞撞,甚至握着“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等“金苹果”一头栽倒在市场。一些科技成果戴着高新技术光环,经过孵化转化为产品后,最终却受阻于市场的例子并不鲜见。
单纯重视技术的路线,显然与孵化的初衷相悖。黑龙江省科技孵化器开始寻找新的定位。
“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医药、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价值可观的科技成果,这些即将破“壳”的“金蛋”,更多来源于企业,具有技术+资本+管理团队的良好结合方式。
从单纯重视技术含量到注重技术的综合、产品的市场拓展与企业赢利能力的提升,以及科技企业家的培养,更加注重孵化功能的建设,这是黑龙江省科技孵化器的一次重要变脸。
从幕后走向前台
初创企业要能建立和成长,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例如经营场所、实验室、工作平台、仪器设备,还要有资金、信息、生活设施等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正是提供这些条件的企业成长的摇篮。
从黑龙江省最早的孵化器——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到大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哈工大和哈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专业科技孵化机构以及哈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南岗金华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等民办孵化器的相继开办,传递着一个信息,黑龙江省科技孵化器正在由政府行为变为市场行为——“孵化经济”作为一个特有名词,正在被人们所谈论、所关注。
哈尔滨焊接切割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是1992年进入哈尔滨市高科技创业中心的孵化企业,初期企业资本5万元,项目仍处于中试阶段。在创业中心,企业完成了第一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完成了产品的鉴定,获得了国家级火炬计划产品的认定,获得了国家级新产品的资金支持等,到1995年企业“毕业”,年实现产值、收入1000余万元,自行建设生产厂房5000平方米,目前生产规模已经达到近亿元。科技孵化器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孵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期,今年,黑龙江省孵化经济已经步入成熟发展期。
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今年紧紧围绕大学这个科技创新载体,强化孵化器功能,加速项目孵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哈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投入200万元进行科技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并扩大科技园孵化、研发、培训、办公等配套用房,完善成果交易、人才交流、法律、会计、审计专利等事务所等服务平台。建成以IT商业模式为主线的综合性地方门户型网站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网站功能,在夯实IT商业网站的基础上,提升了科技园孵化服务和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功能。
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极扶植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新入园企业6家,总入园企业达到近130家。上半年有3家孵化企业毕业,进入哈尔滨高新区产业化基地购地建厂。
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在孵企业420家。今年1-5月,孵化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上缴税金总额2700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了13.9%、12.8%和42%。新发展高新孵化企业30家,进入集中区规模化生产的在孵企业6家。
大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在孵企业总数达到297家。上半年新发展孵化企业37家;在孵项目总数262个,其中专利项目133个。新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50个。今年1-5月份在孵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3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696万元。
“孵化经济时代”的到来,让“孵化器”这个名词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渐渐地广为人知,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加强自主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新闻链接
企业孵化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当时,美国一些州出于提高新办企业成功率、增加就业、发展区域经济等原因,探索出一种由政府或社区出资,为新创企业提供经营场所、配备必要的管理职能、诠释和代办政府的优惠政策。这好比在鸡窝中为待孵化鸡蛋无私贡献出体温的母鸡,产业经济专家把政府的这种机构和措施形象地称为“企业孵化器”,新创企业则被喻为一枚枚待孵的金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