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7日电 题:扶贫解困共筑和谐
黑龙江省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实施6年多,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果,探索出了一条扶贫解困的好路子。通过实施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了特困职工精神面貌,建立了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黑龙江省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的重要成果。
黑龙江省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是黑龙江省在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了全国少有的危困行业多、特困企业多、下岗职工多的情况下,由省委制定实施的。实施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以来,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省委号召,通过生活上扶贫、精神上扶志、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有力地帮助了城市特困职工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开辟致富门路,走出生活困境。以加强领导为保证,促进“一帮一”工程的健康发展;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使“一帮一”工程纳入科学规范化轨道;以典型引路为动力,促进“一帮一”工程的深入推进;以社区为依托,推动“一帮一”扶贫工程的拓展延伸;以强化领导为前提,确保“一帮一”工程质量提高;以资金、技术为保障,帮助特困职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积极开展送温暖、助学活动,为特困职工排忧解难,这些做法不仅使黑龙江省的“一帮一”工程成效可圈可点,也为今后的扶贫解困工作,构建和谐龙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黑龙江省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是一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的民心工程,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更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做好这项工作与贯彻落实好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解困工作,把执政为民作为“一帮一”工程开展的理论基础,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工程开展的思想主线,把群众工作理论运用于工程实践,正确调整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一般利益和特殊利益、多数群众利益和少数群众利益的关系,在规模上和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做到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重在扶志;把治穷与治愚相结合,重在治愚;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在造血;把资金扶持与政策倾斜相结合,用政策弥补资金不足。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推进机制,完善责任机制,用好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让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多地走出深宅大院、冲出文山会海,深入贫困职工家中,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与最基层、最困难的群众手携在一起,为共同富裕的目标去奋斗。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解决社会变革时期的新矛盾、新问题,从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切入点入手,与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面、讲实情、心贴心、手拉手、送温暖,为建设和谐龙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