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市道里区实施五改五清一进 告别"埋汰富"村屯换新貌
2006-10-20 13:33: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世义 蒙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0日电 随着太安村15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正式建成,村民张永财把新买的运输车第一个开到家。自从新农村建设在哈尔滨市道里区5个乡镇开展后,通过实施“五改五清一进”:即改水、改墙、改厕、改路、改人与畜禽混居;清庭院、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清柴草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等措施,填补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空白,也变出了农村新面貌。

  今年道里区有6个村1个镇被列为全省试点村镇。该区从改善农村环境入手,先后聘请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哈工大等专家科学规划,在全区农村中实施“五改五清一进”工程,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现在太平镇的太安村、立功村、立权村,榆树镇的新兴村,新发镇的二场村、建国村,新农镇的万家村全都告别了黄土道,农民的汽车可直接开进自家大院。道路修好了,村村都设立了和城市一样的路牌和农家门牌号,实现了邮信、汇款直接送到家的愿望。

  重点解决农民吃水难问题,今年全区90%的农民实现了自来水进户。建国村匡家屯的农民吃了半辈子的地表黄水,今年终于喝上了深井水。

  改变村屯面貌,首先改造一家一户的大院,道里区以改墙为突破口,实施农家庭院建设,将木板栅栏、东倒西歪的土墙全部推倒,建起了统一高度、统一颜色、统一样式的红砖墙,在墙头上镶嵌琉璃瓦,修建美观的墙帽,安上了统一颜色的铁大门,既增加了农民安全,又为村屯增加了一道新景观。

  解决农民“埋汰富”,从改厕、改气入手。通过村里补一点,农民自己拿一点的办法对一家一户的室外厕所进行改造。100个室外厕所被改为室内水冲卫生间,在村屯增加沿街公厕13个。在有条件的农户中,将改厕与改气并联推进,在农家大院的厕所旁建沼气池,沼气供农民烧水做饭。全区已有1510户农民用上了沼气池。

  据了解,道里区通过市、区、镇、村和农民共同投入“五改”资金270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柴草出院,牛粪出村,人畜分离,道路畅通。全区80%的农户通上了有线电视,有5个村完成信息网络建设,农民可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生产信息,为加快农村发展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