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顶子山枢纽11月二期截流 将改变哈尔滨百姓生活
2006-10-22 07:54:4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2日电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11月初将实现二期截流。当明年春天下闸蓄水时,松花江哈尔滨段江面的水位将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将彻底改变松花江哈尔滨段沿岸百姓的生活。

  10月17日上午的松花江水从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泄洪闸中缓缓流过。记者在现场看到,16日9时58分,该工程A标基坑下游横向围堰被拆除,基坑开始顺利充水,到17日9时38分,上游横向围堰拆除充水后,泄洪闸堰顶上水位已达到109.5米高,与松花江水位基本持平。

  据介绍,今年是该工程的建设高峰年,大坝主体工程、库区堤防工程、接线公路、枢纽管理区、梯调中心等各项工程已全面展开并按计划陆续完成。11月初将实现二期截流。 当该工程在明年春天下闸蓄水时,松花江哈尔滨段江面的水位将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比枯水期高出6米,也就是说松花江水将漫到哈市防洪纪念塔下的第一级台阶。

  彻底改善通航条件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第一功能就是航运。枢纽建成后可渠化松花江于流128公里航道,彻底改善哈尔滨河段的通航条件。

  枢纽运行调度通航期以保证下游航道条件为主,枯水斯通过枢纽调节库容增加下泄流量,为下游航道补水,保证坝下每秒550立方米的最小通航流量,全面提高松花江哈尔滨段以下航道的通航保证率,节省航道、港口整治及维护费用,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江上出“平湖”

  工程建成后,每年洪峰过后丰水期枢纽开始工作,在不影响下游用水情况下,由枢纽截留一部分径流,等到水库蓄水到9亿立方米时,再恢复水流的天然径流状态。这样枢纽大坝以上、哈尔滨市境内的松花江上就将形成一个水面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的“平湖”。

  根治“三沟一河”

  工程建成后,其回水可将松花江哈尔滨段枯水期水位提高5至6米,淹没大部分裸露的沙滩,市区即使在多风的春季,也没了漫天扬沙之虞。与此同时,江水丰盈了,还可在哈尔滨江段形成一个长约60公里、水面面积24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明显改善哈尔滨市沿江景观和生态环境。

  此外,哈尔滨市区可以考虑引水入南岸市区的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阿什河,彻底根治“三沟一河”,变臭水沟为清水河。太阳岛环岛水系也将常年有水,变成北国“小江南”。结合市区排水建设人工河渠及人工湖泊,进一步扩大水面面积,通过引水、治污逐步实现城区水网化。

  外购电量减少三成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年均发电量3.32亿度,可使省网减少33%的外购电量。枢纽建成后对增加省网水电比重,改善我省电力系统结构,发展洁净能源,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可实现航电结合,以电促航,利用发电收益为航道建设发展提供资金,解决我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促进我省水运的滚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枯水期将成历史

  坝址以上沿江水位抬高后,该江段水位不低于115米,从根本上改变取水条件,增加枯水期和枯水年的城市供水量,节省取水费用。可提高沿江现有灌区的灌溉保证率,节省提水费用。可利用库区水位、水量发展灌溉面积和水产养殖,促进城郊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形成环城公路运输网

  哈尔滨市未来50年内将加大向江北发展力度,在江北另建一个哈尔滨,届时南北两岸交通流量将大幅度提高。3171米长坝顶公路的建成将为哈尔滨沿江两岸人民增添新的交通途径。该枢纽的建设,结合闸坝设公路桥,与哈尔滨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哈肇路、同三路相连接,形成哈尔滨市环城公路运输网,沟通哈尔滨市外围的两岸交通,为哈尔滨市增加一座过江通道,同时还可以节省一定的建桥费用。此外,哈萝路将变成通途。

  大顶子山坝下看雾凇

  大顶子山枢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宜人。枢纽工程建成后,可发挥其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优势,近期可以成为哈尔滨市又一处新的旅游景点;远期下游各梯级全部完成后,可以直接开通从哈尔滨直达俄罗斯的水上旅游项目,并可通过江海联运经俄罗斯发展海上对外贸易。此外,电站运行后,坝下沿江将有两公里的江面常年不冻,冷热温差还可塑造出雾凇奇观,届时哈尔滨冰雪将又添一景。

  该工程建设完工后,松花江将重新焕发昔日“黄金水道”神采,沿江两岸将再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美丽画面。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