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2006-10-25 16:54:15 来源:东北网  作者: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少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5日电 题: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少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无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举措,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国人民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全力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深刻内涵、目标任务和重要部署,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

  和谐凝聚人心、和谐成就伟业,和谐社会需要共同理想作支撑,需要和谐文化作保证。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也是宣传思想战线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按照“把握根本”形成团结和睦、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范;突破难点,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注重创建,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坚持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于是氛围”的工作思路,努力推进我市的和谐文化的建设。

  一、把握根本,形成团结和睦、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范

  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一根本,才能确保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我们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抓好树立共同理想、解决“三信”问题和“三个主义”教育工作。一是以坚定共同理想为切入点,为建设和谐社会筑牢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在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把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共同理想作为重中之重,发挥全市社科战线的优势,深入开展理论教育、理论宣传、理论研究,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以解决“三信”为着眼点,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信仰、坚定的信念信心,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我们要按照六中全会精神,着眼于解决“三信”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及时掌握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人们不断增强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三是以倡导“三义”着力点,形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要把大力倡导“三个主义”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着力点,深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我们要把大力倡导“三个主义”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着力点,深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推进哈尔滨又快又好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

  二、突破难点,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文明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和谐文化本质特征,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我国正处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汇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我们要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突出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民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开展诚信活动,形成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的重要内容。遵从诚信原则是和谐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前提。诚信不仅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格,也是构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等诸多领域。我们要按照“增强全社会诚信守信意识”的要求坚持以“共铸诚信”活动为载体,在全市深入开展“诚信哈尔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诚信为本、以德兴业的职业操守,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搭建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桥梁、建立团结友爱、礼让宽容、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二是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引导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按照精神,把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广泛开展“倡导科学精神、创造美好生活”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养成科学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三是注重“三德”教育,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字方针为牵动,广泛开展“知荣明耻,信守公德,共建家园”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做到知荣而为,知耻而不为,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荣誉感,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三、注重创建,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实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必须以和谐创建活动为载体,使人们在创建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我们要按照六中全会精神,广泛组织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突出思想内涵,吸引群众参与,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一是夯实基础,把和谐创建与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起来。社区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要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将和谐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之中,通过深化“绿色楼道”创建工程,以环境促和谐;通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主题活动,以教育促和谐!通过开展“文明行业进万家”活动,以共建促和谐,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良好局面。二是立足服务,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以相互关隘、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志愿者”资源,把“志愿者”活动纳入文明城市的整体创建之中,通过开展“志愿者先进集体”和“志愿者明星”评选活动,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积极支持和鼓励“李庆长式共产党员服务队”、“夕阳红老年服务队”、“雷锋车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为民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利民服务活动,通过开展便民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培育和谐精神,促进和谐社会风尚的形成。三是人文关怀,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通过举办“邻居节”、创办“爱心超市”、组织义务献工、“阳光关爱行动”、城乡少年“手拉手”等活动,搭建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建立起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四、坚持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和谐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文学艺术的宣传教化作用,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大力宣传和谐精神,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环境。一是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营造舆论氛围。组织市属新闻媒体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开展主题宣传,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宣传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加大对外宣力度,加强与中央和各省主要媒体、国外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着力提高哈尔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二是搭建平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宣传报道方式,积极创办群众喜爱的节目栏目,反映群众诉求,维护公众利益,疏导公众情绪。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及时发布准确信息,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进一步加大网上舆论引导力度,继续办好“百姓谈”、市长信箱”、“人民建议”等栏目,增进党当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理解,使互联网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三是咨政育人,形成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化氛围。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和谐发展。深入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组织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哈尔滨独特的文化资源,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倡导和谐精神、弘扬真善美的优秀文艺作品,使人们从中汲取创建和谐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以“哈夏”音乐会和“冰雪节”为牵动,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和拓展和谐文化内容,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注重基层文化建设,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办文化,切实抓好农村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活跃基层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和拓展和谐文化内容,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注重基层文化建设,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办文化,切实抓好农村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活跃基层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