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电 日前,一种名叫"七粒清妇洁宝"的保健品因违法做医疗广告、暗示有医疗作用、没有外埠销售证明等原因被黑龙江省禁售。黑龙江省鹤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汪殿武说,尽管现在加大了对假冒伪劣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的打击力度,但假劣商品依然猖獗,主要有四个原因。
原因一:政府监管部门多,监管资源分散。食品监管涉及到卫生、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商业、农业、粮食、海关等多个部门;保健品监管涉及到卫生、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5个部门;化妆品监管同样涉及到卫生、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5个部门。这些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监管部门,目前尚未形成积极有效、主动自觉的协作机制,没有发挥出对假劣和过期失效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强大的震慑作用。
原因二:政府监管部门责任不清,职能交叉。食品从田园到餐桌,有诸多部门参与监督管理,管理部门的繁杂,在履行监管职责上造成了推诿扯皮的现象,老百姓发现假劣食品不知道到哪个部门投诉举报。保健品、化装品的市场监管也存在这方面的严重问题。虽然有些地方政府建立起各种形式的领导机构和行业协会,制定出了许多督查督办制度,但是部门之间职能重叠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上,由于多个部门参与管理,极易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点,这无形中给违法者制假售假造成可乘之机。
原因三:政府监管部门整顿力度不够。从查处的各类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违法违规案件上看,绝大多数是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追究刑事责任的寥寥无几。罚款有的也是一轻再轻。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保护主义和监管权力人情化、商品化在起作用。
原因四:标准过多过乱。同一产品有农业标准、卫生标准、质量标准等多个部门标准,这给监管实践带来诸多不便。
对此,他提出,就尽快转变多头监管、多头盲管的工作局面。授权一个监管部门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实行综合监督,并根据这一行政职能,制定相应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督法律法规,加大对制假售假者的查办力度。同时统一检测标准,为政府部门执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