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培训"防艾"引争议 哈尔滨高危人群"防艾"仍将进行
2006-10-29 06:18: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李 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9日电 10月11日,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在市区内首次举办“小姐”(对性服务者的一种称谓)预防艾滋病培训班,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甚至指责此举的潜台词是暗娼合法化。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巨大的压力下坚定地表示,“防艾”工作意义重大、迫在眉睫,对“小姐”、“男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不会因此中断,仍将继续进行。

   “防艾”迫在眉睫

  事情见报当天,哈尔滨市疾控中心领导的主要精力是“整汇报材料”。“压力太大了,卫生系统领导、市里分管领导,甚至市一、二把手都亲自过问。”哈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王健透露。

  疾控中心内部也出现各种传言:一个版本是公安部和卫生部为了哈尔滨“小姐培训班”的事产生了矛盾;另一个版本是,国家疾控中心下令禁止继续宣传此事。

  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温迎春对记者说,做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普通人都很难理解他们,有的人甚至偏激地认为在这里工作的人肯定也都是有病的。“因为做这个工作,失去了一些所谓的‘朋友’。但是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有人来做,我们要通过相关的工作,让人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组织十分困难

  

  说起组织“小姐”的经历,温迎春感慨万分。“我一个文化人,到哪去找小姐?把这些‘小姐’组织到一起谈何容易,人家也不敢来呀。”无论老板还是“小姐”,最关心的是自身安全。如何将暗娼置于“防艾”大计的阳光下而不让其害怕“见光死”,成为工作人员最头疼的问题。在此之前,五常市先行举办了“小姐培训班”,当地疾控部门甚至动用了政府对娱乐场所的管理权,才凑出了50人。参加活动时,很多“小姐”是在老板护送下来的。直到活动正式开始,她们才放心。事后,几个娱乐场所老板主动找到温迎春,表示以后再有这样的活动,就直接联系,保证带“小姐”来。

  工作人员透露,为了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小姐”来听课,他们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关系,甚至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工作人员“上岗”之前要经过严格的“脱敏”训练,比如看一些近似于色情的图片,反复练习对话,能够达到在这些场所大声说脏字,以及使用特定称谓而不失态的程度。为了摸清“小姐”分布情况,工作人员甚至扮作“嫖客”,深入到各个娱乐场所,有时还会遭到围殴。但是工作人员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绘制出了《哈尔滨市区暗娼人群地理分布图》、《哈尔滨市区男性接触人群地理分布图》、《哈尔滨市区性病诊疗机构地理分布图》、《哈尔滨市区安全套销售地理分布图》、《哈尔滨市区流动人口地理分布图》。

  

  作用以点带面

  

  温迎春认为,“小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待她们不能只是硬性地“塞”给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她们能够从心里接受、认同艾滋病防治工作。现在接受了疾控部门相关知识培训的“小姐”,只是这个高危人群中的“点”,如果她们每个人都能向她们的5名同伴传授相关知识,同伴再向同伴传授,就在“小姐”群体里形成了预防艾滋病的“面”,使她们更好地掌握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和防护技能。而“小姐”们如果能够懂得保护自己,就等于保护了和她们接触的人,间接保护了这些人的亲人和朋友,这就是举办“小姐培训班”的真正意义。

  

  今后仍将进行

  

  记者曾试图采访事件的当事人,但是有关部门领导似乎都统一了口径,对此事没有任何意见可以发表。这似乎也印证了一些传闻——国家疾控中心认为这种做法并没有错。

  记者从侧面了解到,哈尔滨市疾控部门对“小姐”、“男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仍将继续进行。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