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竣工后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丰景美
2006-11-02 05:44:5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虹 金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截流现场

  东北网11月2日电 1日,随着工程车最后一车沙石倒入围堰龙口处,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二期截流工程顺利完成。这标志着航电枢纽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目标即将变成现实。

  省领导钱运录、栗战书、杜宇新、刘海生出席二期截流工程庆典仪式。

工程布置图

  9时40分,记者乘坐哈尔滨海事局海巡艇赶到工程现场,远远望见枢纽工程的大坝像一条“长龙”横卧在宽阔的松花江江面上,被百余面红旗和十几个大型的红色气球装点得格外喜庆。坝宽20米左右,可以并排跑两辆大货车。龙口两侧停靠着30多辆装满沙石的大型货车,蓄势待发。大坝上,上千名建设者和工作人员,排成三四个方阵,等待庆典仪式的举行。

  12时许,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报告截流工作准备就绪。12时零2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钱运录下达了“截流开始”的命令,第一辆大货车将装载的28吨沙石卸进了奔腾的江水中。随后,30余辆大货车在工程指挥部的指挥下,迅速地将一车车的沙石卸进了江水中。刚才还桀骜难驯的江水,渐渐平息下来。12时30分,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宣布:二期截流工程成功!霎时,鞭炮声、工人的欢呼声响彻大坝上空。

一期工程充水后全貌

  据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张清明介绍,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是松花江梯级开发规划中的七座枢纽之一,是松花江干流第一座控制性工程。二期截流工程是整个工程所有阶段工期中最重要的。截流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三个目标有了坚实的基础;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明年、后年的建设已从土建转移到机电设备安装阶段,一期基坑蓄水、所有电站厂房机电设备的安装等各项工作已经可以正常进行,从而为明年5月份船闸正式通航、8月份第一台机组正常发电创造了条件。

  -枢纽简介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位于松花江干流呼兰河汇合口下游46公里处,北岸为哈尔滨市呼兰区,南岸为宾县。流域总面积55.68万平方公里,坝址以上集水面积43.2万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116米,总库容19.97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6兆瓦,最大下泄流量2270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发电量3.32亿度。

  工程等级为1等,永久性建筑物为2级,洪水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枢纽总平面布置从右至左为:船闸、右汊10孔泄洪闸、河床式水电站、左汊28孔泄洪闸、混凝土过渡坝段、土坝及坝顶公路桥等,坝线全长3249.78米。

  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以航运和改善哈尔滨市水环境为主,兼顾发电,同时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功能。

  工程概算总投资28.7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8个月:2004年9月末开工,2004年10月末一期截流;2006年11月二期截流,年底具备蓄水条件;2007年5月,船闸正式通航;8月首台机组发电;10月,接线公路工程、堤防工程全部完成;2008年8月6台机组全部发电。2008年底交工。

  -枢纽作用

  改善通航条件

  工程建成后,可渠化松花江干流128公里航道,彻底改善哈尔滨江段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效率。

  江上出“平湖”

  工程建成后,每年洪峰过后丰水期枢纽开始工作,在不影响下游用水情况下,由枢纽截留一部分径流,等到水库蓄水达到9亿立方米时,再恢复水流的天然径流状态。这样枢纽大坝以上、哈尔滨市境内的松花江上就将形成一个水面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的“平湖”。

  根治“三沟一河”

  工程建成后,其回水可淹没大部分裸露的沙滩,市区春季将不再有漫天扬沙之虞。此外,可以考虑引水入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阿什河,变臭水沟为清水河。太阳岛环岛水系也将常年有水。

  外购电量减少三成

  该枢纽年均发电量3.32亿度,可使省网减少33%的外购电量。

  枯水期将成历史

  工程建成后,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比枯水期高出4米左右,松花江将变成一条“黄金水道”。

  形成环城公路网

  该枢纽的建设,结合闸坝设公路桥,与哈尔滨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哈肇路、同三路相连接,形成哈尔滨市环城公路运输网。

  坝下塑造雾凇奇观

  工程建成后,近期可以成为哈尔滨市又一新的旅游景点;远期可以直接开通从哈尔滨直达俄罗斯的水上旅游项目。电站运行后,坝下沿江将有两公里的江面常年不冻,冷热温差还可塑造出雾凇奇观。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