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日电 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医院对王建民进行了积极救治”的说法令王建民案件的目击证人们气愤至极,纷纷表示,这次开庭他们并没有被要求出庭作证。
事发时在“同仁医院”担任保安的祁利刚在电话中气愤地对记者说,他自从作为目击证人出庭作证后,一直盼望法官能够向他详细了解情况。然而半年来,他没有接到法院的任何信息。当从王建群处听说法院要第二次开庭时,他还“幼稚”地认为,拖了一年多的案子终于要有个说法了,可是没想到法官却得出“王建民被送错医院”、“医院已经积极救治”的结论。让祁利刚不解的是,医生是当事人,案件的判决直接关系其切身利益,他们理所当然要为自己辩护;而一与王建民非亲非故,二与“同仁医院”没有利害冲突的他,在此次开庭前不但没有接到出庭作证的通知,之前所作的证验也没有被法庭采信。“法官竟然只听信被告的证词,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祁利刚说,如果王建民真的被送错了医院,医院当时为何没有提出来?如果“同仁医院”当时用本院的救护车把王建群送到“农民工指定医院”抢救,他也不至于惨死。
“也许王建民真的不该被送到‘同仁医院’,那里的规矩是‘先交钱后看病’,没钱的农民工大门都别想进。”祁利刚感慨地向记者回忆了在“同仁医院”当保安的亲身经历。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七八个人急匆匆地跑进“同仁医院”急诊室,其中一个男孩用手捂着眼睛,鲜血不住地从手指缝里涌出。来人焦急地对医生说,男孩被人打伤,眼珠子好像掉出来了。值班医生却让他们先交1000元钱押金,然后才能抢救。几个人说身上没有那么多钱,并哀求大夫说,他们是北京顺义机场的保安,队长正带着钱往医院赶,希望大夫先救人。但大夫始终坚持“先交钱再抢救”。一旁的祁利刚实在不忍心看着伤者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便用医院的提款机将自己工资卡里的钱提出来,给男孩交了押金。
祁利刚说,“同仁医院”的看病费用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曾经有一位在做饭时切伤手指的老人到医院就诊,仅做了一些简单处理就花了900多元钱。
2日,记者又辗转联系到了王建民死亡案件的其他两位目击证人——都贵发和迟俊清,他们都已听说法院第二次开庭的消息了,并表示自从法院第一次开庭后,他们再也没有见到过主审法官,也没有被询问过当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