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中外孩子同堂学汉语 外国孩个性随意更重情商教育
2006-11-06 07:36:0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铁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6日电 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不同国籍的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汉语,如今已成为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里的一道特殊风景。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随着冰城对外开放与交往的日益扩大,大批国外专家来哈留学、经商、交流,使哈尔滨市中小学校每年都吸引近千名外国小留学生来读书。不同的文化与思维相碰撞、相交融,演绎着跨国教育的新景观。

  看重情商教育

  因为毗邻留学生集聚的哈工大,桥南小学算是哈尔滨市招收外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公办小学。校长韩淑梅说,学校外国孩子最多时达37个,俄罗斯、印度、伊拉克、伊朗、日本、韩国的都有,他们大多是随父母来哈的。

  “外国人最认可中国的基础教育”,韩校长说,他们最爱学的是数学的逻辑思维训练和古诗词、美术等有东方韵味的传统文化。此外,目前哈尔滨市中小学校不再拿文化课分数来评价孩子,而是采用综合评价法,这也是让外国家长们颇为赞赏的。在他们眼中,情商更胜于智商。因此,除了学知识,他们更希望学校多培养孩子的礼仪、审美和气质。

  不理解“家长接送孩子”

  记者了解到,学校为了让外籍学生没有陌生感,通常一、二年级时每个外国孩子都配两个“陪读”———上厕所、课外活动时都有班级的同学当翻译,直到三年级他们语言过关了为止。尽管外籍孩子都被分到不同的班级里,但每周还要单独吃“小灶”———强化常用汉语。

  “中式教育”也有让“老外”不理解的地方,比如“进教室要排好队”、“上、下学家长要接送”等等。开学第一天,伊拉克的家长看到学校门口聚满了家长,还以为学校出事儿了。印度小留学生沙诺德在课堂上睡着了,被老师叫醒后竟说“老师不礼貌”。留学生们随意的个性,令老师们不时地调整教育方式。

  “做事认真”值得吸纳

  从外国孩子身上,中式教育也吸纳了许多优秀的东西。尽管平时个性随意,但他们做起事来极其专注、认真。不久前,伊拉克的男孩米勒所在的学校进行队列比赛,而他却总是顺拐。体育课上,他自己在操场上走了整整40分钟,终于与同伴们步调一致了。看到操场上有纸,外国的孩子也总是自觉地拾起来。

  据市教育局外事处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哈尔滨市一中、73中、德强学校、剑桥一中、恒星外国语学院等多所学校接收了外籍学生,其中韩国学生的数量居首位。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来哈读书的留学生会越来越多。这种跨国教育将会促进哈尔滨市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