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9日电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系2006级新生杨勇,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故疾又犯。来自山西省贫困家庭的他,面对病魔的折磨,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内心油然而生了几许孤立。就在他几乎绝望之时,与他相处了仅仅45天的同学们向他伸出友爱之手……
10月17日下午,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系2006级新生杨勇,被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折磨得疼痛难忍。为了不拖累家人,不让同学们担心,他向导员老师请了三天病假后,便购买了一张前往上海的火车票,要到上海去看看有没有治愈疾病的好办法。当天晚6时许,同寝的兄弟王龙陪着杨勇来到了齐齐哈尔火车站,当王龙询问杨勇要到那里去时,杨勇攥着去上海的火车票回答:“我回家养病去!”然而,就在火车站开始检票的时候,杨勇突然塞给王龙三封信,随后便走进了站台。这时,王龙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便立即拆开了杨勇给自己的那封信,信里的意思大致是:杨勇的故疾又犯了,他很绝望,不想拖累家人,也不想再回到齐市来了……。看到这里,王龙心急如焚,不知道杨勇要干些什么,他立即与同寝其他兄弟取得联系,并把事情告诉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和杨勇同寝的其他同学立即来到火车站,买了几张站台票后,便匆匆来到站台上。当时,车站内听着两列火车,一列是开往杭州的,一列是开往北京的,老师和同学们兵分两路,逐个车厢寻找,但直到两列火车都驶离齐齐哈尔火车站,也没有找到杨勇。
当天晚上,同学们回到学校后,老师与杨勇的家人取得联系,证实家人并不知道杨勇要去那里。为了让杨勇不再感到孤单,鼓起生活的勇气,王龙等人发动全班同学给杨勇发短信,一条条短信满载着同学们的爱,通过空中电波传向杨勇乘坐的行驶着的列车,这时,杨勇不再孤单,他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关怀和爱。当晚8时许,同学们在杨勇留下的另外两封信中,找到了杨勇可能要去“上海”的字样。杨勇同寝的兄弟,来自上海的马骏杰立即给父亲打去电话,并给把杨勇的事情和杨勇的电话告诉了父亲,让父亲帮忙查找杨勇下落。
10月19日上午7时许,马骏杰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已经在上海火车站找到了杨勇。马骏杰一听又喜又担心,忙告诉父亲要好好照顾同学杨勇。当天,马骏杰的父亲领着杨勇到上海一家著名肿瘤医院,找专家看了看杨勇的病。当晚,马骏杰的父亲又为杨勇购买了一张返回齐市的车票,将杨勇送回上了火车。10月21日,杨勇回到了齐市,老师和同学们到火车站去接他,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10月22日,就在学校把杨勇送进医院的同时,那首永远不便的旋律《爱的奉献》在齐齐哈尔大学校园内响起,一次爱心捐助在拉开序幕。近千名同学慷慨解囊,教师们也纷纷献上一份爱心。一颗颗真心在为杨勇祈祷、祝福,一份份捐助在为杨勇生命的继续添薪助燃。很快,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便筹集了1.6万余元捐款。11月9日下午,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领导代表全院师生,将捐款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杨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