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市场让种豆不再得豆 黑土地大豆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2006-11-13 05:46:3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3日电 近两年,大豆由“金豆”变成“愁豆”,个中原委众说纷纭。近日,记者分别对大豆生产者、加工者及科研工作者进行了采访,探寻黑龙江大豆的出路究竟何在。

  “我是农民,种啥来钱多就种啥”

  烀毛豆、烧黄豆、卖大豆,大豆在邱玉强的记忆里充满香味。然而,两年的种豆经历,那种香味却变成了糊味。“1元零8分一斤,连本钱也捞不回来。”连续两年走低的收购价,让他回想起过去的“金豆”。

  “金豆”诞生在2003年。当年,邱玉强种了70亩大豆,平均亩产360斤,上门收购价平均每斤1.40元,扣除全部成本,当年净收入2.8万元。与玉米相比,亩增收300元,而且投入不到玉米的一半儿。

  2004年,收购价格下降0.1元左右,因当年国家推行“一免两补”政策,大豆的“含金量”只与上年相仿。

  2005年,大豆开始“变味”,收购价降到1.10元,且粮贩们挑肥拣瘦,后来干脆没人来买大豆,村里农户就只好将大豆压进仓底,指望来年能卖上好价。可今年,大豆价格仍不见起色,大豆彻底变味了。

  邱玉强所在的宾县料甸镇玉泉村,大豆种植面积最多时占耕地面积的2/3,而今年已不足1/4。邱玉强后悔自己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改种玉米。

  从2004年开始,玉米价格逐渐上升。到今年,玉米棒的价格已涨到每斤0.29元,合干玉米每斤0.6元。亩产千斤,价值600元,扣除成本净剩300元。

  “我是农民,种啥来钱多就种啥。”邱玉强斩钉截铁地说。与他想法一样,大多数豆农已陆续改种玉米。宾县农委一位负责人说,宾县大豆种植面积最多时120万亩,今年大幅下降,仅为70万亩,明年三四十万亩也难以保证。

  “我是一家企业的经理,管不了别的事儿”

  “不管进口大豆有多便宜,我们只能使本地大豆。”说这话的是哈尔滨宾县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振江。

  禹王以本地大豆作原料,生产大豆蛋白,产品大部分出口。他说,大豆蛋白出口商检是最重要指标,看是否是“转基因”,如果是转基因就地“派司”。

  东北地区是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净土,这片净土就是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知名品牌,再加上近两年大豆价格低迷,两种因素的叠加应该让徐总高兴,但他同样忧心忡忡:“国内大豆蛋白企业恶性竞争,已让我们的优质产品无法卖出高价。”

  “窝里斗”几乎是国内出口企业的习性。要解决大豆蛋白面临的出口问题,出路有两条,一是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严格保护非转基因大豆品牌,鼓励开发大豆蛋白等高端产品,绕开压榨业竞争,实施深加工。二是企业与基地联手,生产高品质高蛋白专用品种大豆。徐振江说:“我只是一家企业的经理,再着急也管不了企业之外的事儿。”

  如果说生产大豆蛋白的禹王,只能与豆农同甘共苦。而豆油压榨企业选用大豆则只能“舍近求远”。

  据了解,如在黑龙江省产区加工大豆,企业要一次性储备一个榨期的原料,流动资金每年只能周转两次,加工每吨大豆约需支付利息70元。而在沿海加工进口大豆,年资金周转8次以上,每吨财务成本相差50元。如果把黑龙江省的大豆运到沿海地区,每吨又要增加70多元的运输成本。

  谁加工国产大豆多,谁的亏损就多,谁都不收购国产大豆。如此局面,黑龙江省大豆岂能不“愁”?

  “我是摆弄大豆的,有话还得说”

  似乎与大豆的盈亏没啥关系,但却又格外关注大豆产业,几年前曾上书中央直言献策,这个人就是黑龙江省大豆科研领域的首席专家刘忠堂。

  “既有客观因素,又不能忽略主观因素,中国大豆的问题已存在十多年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尽力解决问题。”刘忠堂在接受采访时直击“大豆”软肋。

  刘忠堂说,大豆是农产品,历来靠天吃饭,近两年南美大豆丰收,世界市场价格必然下降。进口大豆口岸价长期在每公斤两元钱上下,这个价格甚至比国产大豆的种植成本还低,因此造成国产大豆价格持续低迷。

  刘忠堂说,单一的产量问题,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国外大豆都有严密的“组织”,说话一个声音。我们的1700万吨大豆是“散兵游勇”,在市场上没有“发言权”。我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早已超过国产量,还是没有“发言权”。美国、巴西、阿根廷都建有全国性的大豆协会,他们影响并制定着国家的政策,左右着全球大豆市场。而我们全国性的大豆协会,千呼万唤十多年依然难产,因此在大豆产业政策上,政出多门、各有所好、随时更改,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儿,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刘忠堂说,我国的大豆全部是非转基因产品,蛋白质含量为全球之最,这是我们立足国际市场、别人忘尘莫及的资本。但由于缺少协调保护机制,没人积极宣传并利用这个资本,使国内大众消费仅看“价格”而忽略了品质,使出口产品没有获得高回报。

  中国大豆的出路,在于效仿美国大豆协会,将千家万户的大豆生产者、经销者和加工者利益连接起来。刘忠堂十年前说过的话,现在还要说下去。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