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8日电 假会计师混进“政务超市”造假一事被披露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天,黑龙江省科顾委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陈永昌指出,清理假会计师对净化我省经济投资环境有着积极意义。
几天来,《黑龙江晨报》连续刊发了冒牌会计师李历混进道外区“政务超市”里做假账的报道后,一名自称在某机关工作的男子拿着工作证来到黑龙江晨报社,以“报道假会计师‘政务超市’里做假账会破坏我省经济投资环境”为由,要求记者停止报道。针对这一事件,今天有关专家指出,这些报道恰恰是在净化和改善我省经济投资环境。报道应该继续下去,尽早将违法人员绳之以法。
黑龙江省科顾委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陈永昌认为,假机构、假人员能够混进政府部门造假,揭露了所谓的“竞标”其实就是营私舞弊产生的假竞标,其中很有可能暗藏着权钱交易。假竞标衍生出来的假机构、假会计、假验资形成了造假一条龙,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获得假验资报告的公司再从事诈骗、骗贷等违法行为,这样“一假带百假”,就会产生恶性循环,最终的后果就是使国家和民众吃亏。
陈永昌指出,市场经济是本着“诚信为本、竞争为魂”来运行的。而在道外区“政务超市”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造假行为,让人难辨真伪,已经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诚信体系的建设。由此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就是,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还会对我省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产生恶劣的影响,让各级政府蒙羞。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科顾委专家杨文超认为,在市场经济演进过程中,市场上出现好多假冒伪劣的现象已经不足为怪了。但是,胆敢公然在政府里搞假,真是罕见。造假的“勇敢者”之所以有如此“作为”,是因为一旦能进入政府“领地”,就必然能确保“独此一家”的利润回报,因此,动点脑子,多花费点“成本”很值。《黑龙江晨报》对此现象连续报道,对净化经济投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