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打造“一小时车程”都市圈 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06-11-21 07:17:0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阮树滨 金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1日电 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中心建设都市圈,到达双城、肇东、宾县等都市圈内周边城市,只需一小时车程。都市圈规划将避免主城区与圈内卫星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竞争。昨天,市城市规划局召开《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国内高层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就哈尔滨“都市圈规划”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规划》最终通过。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中科院院士吴传钧以及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同济大学等单位的10位专家出席会议。

  中心区到周边城市车程仅一小时

  据介绍,建设哈尔滨都市圈,将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哈尔滨作为省会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同时加快市域内卫星城区的培育和建设,优化城镇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最终形成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良性互动、城市与农村之间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都市圈的形成将推动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联度、融合度,实现区域内多方共赢,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据此次规划项目编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顾朝林介绍,同其他城市相比,《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具有充分的区域优势,特别是《规划》中对都市圈内交通、电力、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规划都进行了统筹安排,近期规划以发展公路为主,远期规划则以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为主,这样可以实现中心区“一小时”到达周边城市,加强了城市间联系。

  按照《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哈尔滨都市圈主要包括从哈尔滨主城区“一小时车程(100公里左右)”为半径范围内的城镇及周边地区,主要包括周边的阿城、双城、五常、尚志、宾县、肇东等6个区、县(市),总面积34284平方公里。在规划的空间结构上,形成“一主:哈尔滨市区;三副:阿城、双城和肇东;三核:宾县、尚志和五常”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依据公路、铁路形成6条“城镇—产业”共生轴带体系,最终形成核心圈、紧密圈、扩展圈等3个垂直、分工明确的圈域体系。

  发展特色工业避免无序竞争

  顾朝林介绍,其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摊大饼”发展的情况,工业项目退出市区后,工业开发区围住主城区,周边城市各自无序发展竞争,限制了主城区的进一步发展。《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则采取工业开发区综合调整的方式,变无序工业分散为定位发展工业。各周边城市发展各自特色工业,使城市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配以网状交通格局,让工业分布实现有机分组,避免传统工业方式的无序状况。

  按照《规划》的划分,哈尔滨市产业空间布局重新划分为:核心圈内的产业发展方向是“退二进三”;紧密圈主要调整现有产业园区布局和接纳中心区转移出来的产业;拓展圈为哈尔滨市承接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接纳城市功能产业扩散的区域。

  生态廊道保证城市发展空间

  《规划》对哈尔滨都市圈的生态发展进行了规划,在都市圈内建立以农田和山地为生态环境的都市圈的基底,以三环、四环快速路为都市圈的两大生态环,以哈大、哈伊、哈同、哈双、哈阿高速公路和哈五铁路为六大生态廊道,保证城市发展空间。规划设计人员认为,只有搭就这样的生态系统框架,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规划》还涉及哈尔滨市区域性基础设施、都市圈文化保护、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与旅游体系等。

  听取了《规划》方案后,评审专家认为,《规划》符合哈尔滨实际,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专家也提出了适当增加都市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等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