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3日电 21日,双城周家镇中心小学学生上学路上发生惨剧,送子黑车超载坠落桥下,事故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39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受伤,重伤7名。事后,车中一位幸免于难的孩子后怕地说:“我以后宁可走路上学,也不坐那个破车了。”这飞来横祸,怎能不让人对更多的孩子,尤其是那些上学路途遥远的农村孩子担心。
“我以后宁可走路上学,也不坐那个破车了”这话实在让人揪心。家家有孩子,将心比心,让孩子如此担惊受怕,于心何忍?
对人对己都缺乏责任心的“黑车”固然可憎,黑车背后的社会问题更值得深思。农村合村并校,在我省已经推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村是好事,并校也无大碍,但从社会管控、治理的角度而言,还是存在细节考量不足的弊病。农村孩子尤其是女童上学本来就不容易,各种原因导致的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并校后交通不便,行路难;在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无法配套跟进,吃饭难、住宿难,给农村的孩子和家长确实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令人痛心的是,这些问题又被一些管理者视为“细枝末节”,被忽略了。就是到现在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缺乏应对的意识,更没有应对的措施。黑车恰恰钻了这样一个空子,成千上万路远的孩子,对运送车辆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在农村普遍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廉价的接送费用又极容易产生吸引力。在这种看似相得益彰的供求背后其实隐患重重,司机不具备资质,车辆破旧不堪,路况差,严重超员,缺乏监管,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叠加在一起,出问题有偶然性,背后也存在一定的必然!
假如农村孩子上学接送的市场真空,能在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和适时引导下填补,假如我们的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能沉下身子走一走农村孩子的上学路,假如我们的工作再细一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多一点,假如……这么多的假如说的都是过去,那么将来呢?将来,我们至少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孩子上学的事绝不是什么“细枝末节”,如果说这不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那么还有什么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