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3日电 进入冬季,寒冷的气候给无偿献血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很多城市库存血降到低值。而地处我国最北端、冬季最漫长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始终保持着最充足的血液供给。
哈尔滨临床医疗用血和机采血小板已提前实现100%%来自自愿无偿捐献,无偿献血工作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这里,倾注着无数无偿献血者的爱心和奉献,倾注着红十字中心血站全体职工的辛劳和汗水。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无偿献血车和献血小屋却频频受阻,无偿献血在哈尔滨遭遇了“内热外冷”的尴尬局面。无偿献血“外环境”亟待改善
目前,哈尔滨共有5台无偿献血车和2个献血屋,承担着每年采血24吨的繁重任务,医护人员每天超负荷工作的同时,还要应对方方面面的检查。几天前,交警部门就对位于索菲亚教堂东侧的无偿献血车进行了“审查”,血站拿出哈市市政局批件,交警部门说,批件日期是截止到今年年底,明年献血车要重新申请批件,否则就不能停这儿。
位于南岗区建设街步行街的献血屋是哈尔滨首开先河的创举,2005年,哈市中心血站自筹资金,在多方协调下,占地20平方米的献血屋投入使用,无论从空间、环境、无菌操作要求,固定献血屋都比流动献血车先进方便许多,日采血量也比过去增加了近一倍。这一成功经验在全国引起轰动,京、津、沪、渝等城市政府及血站纷纷组团到哈尔滨学习。其中,上海市政府派团学习后,市长当即拍板由市政府投资2000万在闹市区建10个献血屋,历时不到一年,上海市已超计划建起了11个献血屋。可是,献血屋却在哈尔滨遭遇了阻力,南岗区步行街管理处几次三番想迁走献血屋,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把献血屋改做商亭,每年可增加很多收入。此后,计划建在哈市南岗区学府路的献血屋,因为哈西服装城的阻挠,也迟迟无法落下,早已设计制造完成的献血屋如今只能存放在工厂里。
对此,哈市中心血站职工感到很无奈,“广大市民争先恐后献血的场面让人很感动,可有些部门的做法却让人很心寒。各种商亭、摊床林立街头,献血车和献血屋却频频受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事业,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效益。”无偿献血体系还很脆弱
2003年,哈尔滨库存血曾经降到过历史最低点。柳堤站长上任后,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哈尔滨由缺血城市一跃成为献血标杆城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偿献血工作大功告成,献血体系的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武汉市无偿献血工作一直很好,前不久却闹起了“血荒”,这对哈尔滨也是一个警醒。柳堤站长说,“哈尔滨的无偿献血工作虽进入了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但整个无偿献血体系还很脆弱,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使这个体系受到影响,甚至功亏一篑。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扶持和关注,才能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