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搜 索
黑龙江日报评论员:和谐进万家 近邻胜远亲
2006-11-28 07:37: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8日电 28日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题为“和谐进万家近邻胜远亲”的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邻居之间相识、相知,进而信任、互帮、互助,是都市人的渴望。

  那么,是什么使大杂院时代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渐行渐远,又是什么使我们不愿承认自己也有沟通的需要。爱与被爱的渴求。难道,家庭仅是楼海中的一座孤岛。邻居节在城市持续升温,让人感慨万千。

  单元楼,水泥盒子,物的阻断造成了情的隔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昔日的梦想变为现实,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似乎已经不必再到邻居家借头蒜,讨棵葱。生活节奏变快,时间就是金钱,感情投入有时也是投资也有成本,没时间交往,没必要和无关的人交往更让邻里变得生疏。相互尊重个人空间、隐私,就不好意思有事没事地敲敲邻居的门。客观的、主观的因素迭加起来,让转型期的城市人无可奈何地老死不相往来,有的人甚至对邻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都一无所知。

  然而,渴望交往,向往温情,帮助他人并得到他人的帮助,追求以爱为纽带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人类善良的本能,冷漠与疏远的“高楼效应”的背后,恰恰蕴含着对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渴望。

  邻居节的灵感正是产生于这样的土壤。去年6月30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生活报》在哈尔滨市倡导发起的邻居节活动款款降临。今年4月25日省精神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邻居节活动的方案》,6月25日全省首届邻居节启动。

  紧锁的房门打开了,怨气纠结的眉头舒展了,认识的不认识的,楼上的楼下的,见面寒暄,问寒问暖,大爷大妈的笑脸,中年人放下矜持后的温和,孩子们叽叽喳喳的交流,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心里甜甜的、润润的。

  千金买屋,万金择邻。有人说,邻居节是一个创造,她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的载体,可谓恰如其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社区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而邻里关系,又是社区里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怎样的职务、职业和社会地位,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在邻里关系中都是平等的社区人、社区成员的角色。邻里和谐,文明祥和,才可能让人人心情舒畅,人人有归属感、安全感,生活才能丰富多彩,有了邻里和谐的音符,就可以汇集成全社会和谐的交响。

  当然,建立起稳固、良好的邻里关系,还要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一天两天立竿见影。邻居节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但要彻底消除城市人心灵的隔膜,还需一个长期的春雨润物的过程。 目前,在一些地区,参加邻居节活动的人中老年人居多,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中年人,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如何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具吸引力,如何建立长效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集思广益。邻居节在封闭的人际关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我们衷心希望由此产生的和谐与温情荡起更大的涟漪。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