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8日电 子女结婚、高考、参军、出国,都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孩子离家开始新生活后,一些家长却总是放心不下,整天焦躁不安,总是找借口,或给孩子打电话,或隔三差五地去看孩子,几天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就上火,甚至生病。心理专家认为,家长出现这种状态,源于对独生子女情感上的依赖,是得了“分离焦虑症”。
42岁孙女士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她为女儿打点完行李,亲自把女儿送到北京,甚至把女儿在学校的一切都安排得利利索索。可回家后,望着孩子住过的房间、学习的书桌,孙女士总是忍不住地哭,甚至还病了一场。爱人和同事都劝她、安慰她,可她还是安不下心来,每天晚上都得给孩子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一唠就是半个多小时。孙女士说,女儿自理能力很强,她也知道自己不用说那么多,可她还是照说不误。
同孙女士一样,家住道里区的魏女士的女儿“十一”出嫁了。为能经常见到女儿,她几乎每天都到女儿家,给小两口买早餐、洗衣服、做家务,俨然像一个保姆。虽然很累,但魏女士却感到很充实。她说,原以为孩子离开家以后,自己会有更多的时间休息,甚至去外地旅游,可看不见孩子,心里总是空荡荡的。
心理专家指出,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时,什么事父母都大包大揽;突然闲下来,家长们一时有点儿不适应,心理上有失落感,表现为焦虑和不适应,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作为家长,应该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经常和朋友聊聊天,倾诉内心的压抑与不快。另外还可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种花、音乐和适度健身锻炼等,这些都是排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