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寒冬里走近“留守民工” 寒风里为等工钱“坚守”
2006-11-30 08:17: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妮娜  王松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30日电   几天来,哈尔滨市接连两次降雪,气温随之骤降,最低温度已降至零下二十摄氏度。记者在走访了哈尔滨市的部分建筑工地后发现,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还有一些“留守民工”住在尚未竣工的楼房和没有取暖设施的工棚里。一日三餐喝着白菜汤的他们正在为新楼的收尾或被拖欠的工钱“坚守”着。

    天寒忙收尾  室内水成冰

  在香坊区香顺街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一排排工棚极为简陋,胶合板做的门已经破损,一些窗户玻璃上还有裂痕。30多名农民工挤在一间工棚里,床铺间的过道上用砖头垒了一堵半米多高的火墙。炉火并不旺,人要挨到火墙才能感觉到一点热气。

  工友们说,他们在干收尾的活。工棚里实在太冷了,他们就自己搭了个炉子,但工棚四处透风不保暖,生火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自来水管已经冻了,他们吃水、洗漱只能到200多米远的门卫室去抬水。

  在南通大街的一处工地,近10名农民工住在还未建成的大楼内。虽然楼体已基本完工,但窗户还没有安玻璃,只是用塑料布挡着,风不断从塑料布边缘的缝隙钻进屋里。而所谓的床就是搭在砖上的几块木板,上面铺着一张草席、一条薄褥子和一条并不厚的棉被。一个农民工几乎把被盖到了鼻子上,头上还带着棉帽子。他说,最遭罪的是晚上,屋里和外面一样冷。床底下头天晚上的洗脸水第二天早晨就结了冰。工人们说,他们正在对建筑进行防冻处理,为让房子暖活点儿而辛苦忙碌的他们,自己却在挨冻。

    为讨血汗钱  寒风里苦撑

  除了在建筑工地负责收尾的工人外,还有的“留守民工”是为了讨要工钱。

  在平房开发区的一处建筑工地内,住着四五十名的农民工,他们的工程已经完成半个多月了,但建筑公司还没付给他们工资。工人王友说,建筑公司以工程还未全部完工为由不给他们结算工资,他们要了好多次也没有结果。半个月以来,讨薪成了他们的全部生活。他们每天都早早地去建筑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室门口“报到”讨工钱。后来,他们改变了“战术”:一部分人继续向建筑公司要钱,另一部分人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在南岗区万达商业中心建筑工地的一个工棚里,记者看到棚顶仅盖了一层石棉瓦,墙也是用单层砖临时垒起来的。房顶和墙之间没有用水泥抹上,空隙很大。手伸到空隙处,可以感觉到“嗖嗖”的寒风。每个床铺上仅铺了一张草垫子和一条薄薄的褥子,上面的一个水碗里已结了冰茬。

  一个农民工穿着厚厚的棉衣、腿上盖着棉被,依着墙抽着旱烟。他叫冯玉海,是从五常农村来哈打工的,虽然工程已经停工了,工钱却还没拿到手,他和其他的几个工友都在等着拿工钱。同住的工友因为没有过冬的衣服,都到旧衣服摊上买棉衣去了。

  在道外区长安城工地的一个工棚里,十几名农民工也在等着拿工钱。他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盖着棉被蜷缩在被窝里,棉被外还盖着棉大衣、草垫子。一名民工说,晚上大伙尽量挤在一起取暖,可还是冻得要命。他们现在就盼着发工钱,然后就可以回到家里热乎乎的炕头上,再也不用在这遭罪了。

    勒紧裤腰带  白菜加土豆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这些“留守民工”不仅居住条件十分艰苦,吃的也很差,一日三餐都是难见油星的白菜土豆。

  28日,记者来到香坊区省医院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的工棚。工棚内的地面上摆着一个电饭锅和一个电炒锅,旁边还有一袋盐。一名民工说,他们这些天忙着给工程内部的墙体抹灰。工地见只剩下他们十几个工人,就不给他们统一做饭了,他们只能自己解决。为了省钱,他们每天的伙食就是白菜、土豆。拿个碗盛些米饭、泡点儿菜汤就是一顿。实在馋了,就花两块钱买半斤“腰盘儿”放在菜里,就算改善伙食了。

  在公滨路附近果园小区建筑工地,20多名民工挤住在附近的一处废弃民房中。已经变形的房门根本关不严,窗户上布满了厚厚一层霜。不堪屋子四处透风,大家便用破衣服将缝隙塞上。

  一名民工告诉记者,工程已经停工一个月了,可他们一直没有拿到工钱。以前工地每天能给他们做一些米饭、白菜,还能吃饱。但前两天厨房拆除后就没有人给他们做饭了,他们就靠咸菜和馒头坚持着。如今他们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实在不行,只能去市场捡些菜叶自己做吃的挺下去。

  上图为农民工围着棉被躺在四面透风的工棚里。

  下图为工棚内的火墙。

     

责任编辑: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