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0日电 2006年11月30日上午,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绥化市公安局联合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安达市“10·19”特大制毒贩毒案件情况:截至11月22日,以于宪龙为首的制贩毒团伙,已经有14名犯罪嫌疑人落网。至此,这起动用百余名警力,横跨两省7个地市,行程万余公里的“10·19”特大制造、贩卖冰毒案件全案告破。此案是我省著名的“奶牛之乡”安达市有史以来第一起制贩毒案件,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毒品案件。国家和省禁毒办均发来贺电,对绥化和安达市公安局打了一个漂亮仗给予高度评价。
惊弓之鸟 意外逃脱
2006年10月19日15时许,安达市公安局缉毒侦查员前往安达市新兴街6委20组毛毯厂家属楼1单元202室,准备对涉毒犯罪嫌疑人于宪龙采取抓捕行动时,却怎么也敲不开他家的门。当侦查员强行破门而入时,发现屋内水流满地,一片狼藉,缉捕对象于宪龙已经跳楼逃跑,不见踪影。安达市在半小时内就调集禁毒、刑侦、交警、巡警和派出所等部门200多名警力,在安达市出入口设置12个卡点,进行堵截、盘查可疑车辆及人员,调查于宪龙的逃逸方向。同时,部署开展现场勘查、固定证据等相关工作,并向绥化市公安局和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报告案情。经过勘查,在于宪龙逃跑的现场发现冰毒66克、冰毒片剂(麻古)14145粒、鸦片1295克,子弹3发及制毒工具和毒品原材料。由此断定,于宪龙不仅贩毒,而且制毒案情重大。
锁定方向 插翅难逃
根据跳楼的情节,专案组认定:于宪龙肯定受伤。于是派出30名警力,携带于宪龙的照片,对全市各大医院、私人诊所及药店进行走访排查,寻找其行踪。同时,紧急印发悬赏通告1000份,抢在天黑之前,张贴在全市大街小巷,悬赏五万元缉拿犯罪嫌疑人于宪龙。
为了尽快摸清于宪龙的逃跑方向,专案组决定从其家人打开缺口。经过工作警方获悉;于宪龙被其母亲和弟弟于宪志送到了肇东市。但于宪志拒不说出其藏身地。
专案组当即押解于宪龙的母亲和弟弟于宪志火速赶赴肇东。肇东警方接到情况通报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调集10余名警力,与安达警方一起,分成5个小组对肇东的大小医院、个体诊所及旅店展开地毯式排查。经过5个多小时的调查排查,于10月20日凌晨3时,在肇东市结核医院将冒用他人名字住院治疗的于宪龙抓获。
八昼夜撬开“铁嘴”
警方的审讯工作开展得异常艰难。初交锋时,狡猾的于宪龙自称患有艾滋病和乙型肝炎传染病,向审讯民警身上吐口水,不停地撒野,极力干扰审讯,根本不承认与毒品有关。审讯人员经过八昼夜的艰难审讯,他的全部心理防线彻底被击垮,撬开了他的“铁嘴”,和盘托出:
今年2月初,他与黑道上的“朋友”阿波、老二(缅甸人,制贩毒老手)、李波预谋在珠海市干一笔“大买卖”,加工“麻古”(即冰毒片)。于宪龙出资3万元,并负责销售;阿波他们负责购进制毒设备和原料。先期加工出来3万余粒“麻古”之后,于宪龙听“道上”的人说:“阿波他们想甩掉你,跟别人干了。”于宪龙一气之下,也来个“黑吃黑”。3月初,他趁阿波他们不在,将制毒机器、原料以及加工完的2.5万余粒“麻古”统统“打包”,从珠海用空车配货运到安达,藏在自己家中。4月份,他将1万粒“麻古”卖给哈尔滨的毒贩子腾飞。9月份,他又在齐齐哈尔市将剩下的1.5万粒“麻古”卖出。同时约定继续供货。这期间,他寻找了很多地点,最后选择在毛毯厂家属楼买下1单元202室40多平方米的民宅。手中的“现货”销完了,买主还继续要货,他就将制毒机器及原材料运到事先买好的住房里,准备大干一场,继续加工“麻古”。在此之前,公安机关早就对他的经济暴富、来往关系复杂、行动诡秘和有吸毒劣迹等问题有所察觉,秘密进行了监控和收集证据。于宪龙本人也有预感,早晚有一天“露馅”,一旦“进去”,死罪无疑。他就像一只惊弓之鸟,整天提心吊胆,时时处处都在提防警察的到来。10月10日,经过两天的试加工,于宪龙制出14000多粒“麻古”,准备继续卖给那些“老主顾”。10月19日15时许,他正在制毒现场处理漏水,忽听外边有急促的脚步声,他马上意识到事态不妙,顺着窗户从二楼跳了下去,按照他早就选好的路线,拐到一个胡同,边跑边给他弟弟于宪志打电话“求援”。不到十分钟,他跑到非常偏僻的十道街一个小巷。他弟弟开着出租车也到了。于宪龙爬上车,飞般地驶出城内,抄小道,来到距安达市10公里的羊草镇一家小诊所,因伤势太重,小诊所无法处置。他们马不停蹄,驾车走乡村小道逃到肇东市结核医院,用别人的名字挂号住进医院。他做梦也没想到警察这么快就摸了上来。
直击贩毒“网络”
根据于宪龙的交待,专案组经过研究、筛选,认为此案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在广东省广州、珠海、惠州一带活动,应马上派人进行追捕。11月2日,侦查员获得情报,于宪龙的“下线”李刚已潜回齐齐哈尔,另一个“下线”腾飞和其马仔马洪也已从珠海回到哈尔滨。这时,先期到达珠海的追捕组也掌握了同案犯王哲的准确位置。
11月6日,专案组再次调集20多警力,增援珠海方面追捕,同时赶赴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抓捕于宪龙的“下线”。
专案组兵分三路实施抓捕。在齐齐哈尔,侦查员经过一整天的蹲守,将李刚等三名同案一举抓获,缴获冰毒30多克、摇头丸18粒,还有一些k粉和大麻。哈尔滨方面,将正在哈市南岗区东大直街上的兄弟渔港为其父亲过生日的腾非等4名同案抓获,缴获“麻古”2000多粒和一些k粉。珠海方面,同案犯王哲很快被抓捕归案。又经过五昼夜的连续审讯,他们对往返于珠海、广州、哈尔滨、安达市等地贩毒事实供认不讳。
11月22日,检察机关以贩卖毒品罪批准逮捕于宪龙,以包庇罪批准逮捕于宪龙的母亲和弟弟于宪志,其他犯罪嫌疑人均被刑事拘留。
讲述:怎样踏上不归途
年仅31岁的于宪龙,本该还有几十年的人生之路,但如今他从吸毒到贩毒、制毒,既坑害别人,又断送了自己的美好明天,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采访中,于宪龙向记者讲述了他是如何走到今天这步的,告诫人们,一定要远离毒品。
2001年,26岁的于宪龙不甘心在安达磷肥厂做“穷”工人,辞职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小饭店,不料生意不景气,妻子又离他而去。无奈,他就和厨师来到珠海市开饭店,同样没干好。这期间,于宪龙经常出没于歌舞厅、夜总会,认识了一些“小兄弟”。为了尽兴,“小兄弟”经常给他一点“麻古”尝一尝。渐渐地它染上了毒瘾。饭店经营不下去了,经济来源也断了,于宪龙就给毒贩子充当马仔,干起了“以贩养吸”行当。开始他一次能卖几粒赚个百八十元,后来胆子大了,一次能卖几千甚至上万片,“生意”越做越大,腰包越来越鼓,往日的忧愁烟消云散。直到2006年初,他贩毒赚取了一笔资金,加上又遇上贩毒老手,便萌生开个毒品加工厂赚大钱的念头儿,最终发展到制、贩“一条龙”的地步。他在制毒品期间,仍不停地往返于广州、珠海、哈尔滨等地进行贩毒。据他讲,他已经不清楚贩卖了多少毒品,大约能赚一百多万元,但是边赚钱边吸毒,挥霍得所剩无几,没成想把家人也搭了进去。(文中除公安人员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