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0日电 座落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鸡西矿业集团发电厂,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煤矸石为燃料的综合利用型电厂,近年来,该厂充分利用粉煤灰开发一系列下游产品后,使这一产业链得到延长,他们把一曲发展循环经济的曲子谱写得韵味十足。这是鸡西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向资源节约型城市转变的一个缩影。
鸡西市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煤炭资源储量尚有近百亿吨,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较大,传统工业主要以矿产开采与初级加工为主。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及相关产业的高度发达,使该市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天优势,为产业间的横向耦合,产业链不断延伸提供良好基础。
对于鸡西循环经济社会构建发展战略,鸡西市委书记邱玉泉深刻的理解为,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优化,形成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和自然资源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核心系统,构筑一、二、三产业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逐步将粗放式资源依赖型城市发展模式过渡到可持续资源效益型发展模式。
鸡西市在我国是较早开展三废利用地区之一,至目前,已开发推广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煤矸石制砖技术和设备,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成为这一新兴经济模式的主打项目。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突破带动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据统计,该市废弃物开发利用的企业已发展到66家。与此同时,这个市还通过挖掘企业深加工潜力,已初形成了煤炭——发电——供热——粉煤灰生产水泥建材;煤炭——焦炭(煤气)——炼铁(钢)——废渣生产水泥建材等六大产业链条。
目前,鸡西市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达1.4亿多吨,而且煤矸石还以每年750万吨左右的数量递增,这些煤矸石在有因自燃而引发危险同时,浪费土地,污染环境。鸡西矿业集团矸石热电厂建厂后,年消耗煤矸石110万吨,相当于每年“解放”百亩土地,节约标煤447万吨,矿区的四分之一电能也由此解决。
据此开发的粉煤灰下游产品之一矸石烧结砖厂,年减少排放占地10.1万亩,节约排渣费75万元,减少矸石堆放征地费50万元,还解决了因电厂排渣造成的二次污染,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凸显出来。
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鸡西市工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煤矸石、工业废渣近250万吨,利用焦炉废气1.7万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值4.2亿元。
瓦斯(煤层气)的存在,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处理不当,时刻危胁矿工生命安全,煤矿人提到瓦斯,深感头疼。鸡西矿区矿井深,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治理更是首当其冲,鸡西矿业集团建立了城子河瓦斯发电站后,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站从今年2月19日起,利用瓦斯发电综合治理煤矿瓦斯,至目前,已累计发电298.75万度,燃用瓦斯99万立方米,相当于标煤1250吨。真正实现了“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促安全”的煤矿生产良性循环。
瓦斯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甲烷的产生(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4.5倍,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是一氧化碳的7倍),有力地改善了环境。目前,鸡西矿业集团还有另三处煤矿正在进行瓦斯发电站建设,预计11月末投产使用。
鸡西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大田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农作物秸杆存量较大。为此,深度开发秸杆、稻草、米糠等综合利用项目,成为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该市绿然油脂公司利用高科技手段生产米糠膨化浸出制油、毛糠油精制品及其副产品,将不值钱的米糠变为有高附加值的“宝贝”。该企业达产达效,年可加工生产20万吨米糠油,产值达4亿元,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
据统计,鸡西市地方水稻种植面积165万亩,年产稻草82万吨,稻壳20万吨,开工建设的黑龙江晨光环保板材有限公司,引进的“麦秸碎料板制造”和“麦秸复合板制造”两项技术,将昔日田间地头废弃的水稻秸杆变为市场潜力巨大的环保板材,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480万元,同时,彻底解决了因焚烧水稻秸杆造成的环境污染。煤炭价格上涨,热费却由每平方米28元降到19元,这是鸡西市利用丰富的稻壳资源,成功演绎的“主副换位”乐章。
鸡西市所辖的虎林市盛产水稻,仅米厂就100多家,废弃物稻草、稻壳、稻糠的存在,造成“黄色污染”。自该市的清河泉米业稻壳发电及再生能源试验基地成立后,改变了秋季水稻产区黄烟弥漫的现象,往年烧稻壳释放到空气中的200吨二氧化硫,也全部降为零。
该项目集粮食收储、稻米加工、稻壳发电、供热取暖和稻壳灰利用于一体,利用稻壳发电后产生的余热供暖,使热费降至19元,创下黑龙江省之最。该建设项目,被当地称为“发展循经济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运行。
鸡西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型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工业污染防治也取得明显成效,昔日的污染大户北钢公司已由黑烟、黄烟、逐渐变为白烟,煤矸石、粉煤灰、焦炉废气等废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的产值能耗也在降低,全市的企业正向着资源节约型、资源循环利用型和清洁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