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兴安岭松岭区大扬气林场全力发展食用菌养殖业
2006-12-01 15:40: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周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日电 大兴安岭松岭区大扬气林场按照“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给政策、重扶持、强服务、促发展这一理念,努力把食用菌养殖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富民项目。

    重点扶扶,搭建食用菌养殖业发展平台

  为了使食用菌养殖业迅速成为职工群众的致富项目,大扬气林场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上。制定出台了食用菌养殖优惠政策,确定了在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其中确定的在养殖户原有生产量的基础上,以每袋补贴0.10元的价格鼓励养殖户多生产,对多生产的部分所产的木耳,秋收时林场以20.00元保护价格回收,从根本上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在资金扶持上,向上积极争取职工自营经济贷款,同时从有限的成本中挤出资金,作为解决食用菌养殖所需的部分原料、培训费、差旅费的费用。

  2006年春节,又一轮食用菌生产启动了,由于上一年木耳市场的低迷,群众养殖热情受到了影响,而部分养殖户由于木耳的积压,资金周转不畅,这些直接影响到今年的养殖规模,对此,林场筹集资金10万元,借给兰广臣、刘长海等六个养殖户使用,并投入3万元从新天、塔源购买了制菌设备——装袋机、铁筐、拌料机等,分给刘春、刘飞鹏等有需要的养殖户无偿使用。这些资金的投入,有效的促使食用菌养殖快速的发展,使食用菌养殖达到了既定的规模。在物资上扶持。两年来,为了解决养殖户养殖场地小的问题,先后将原大扬气中学、营林队、贮木场、综合加工厂3707.49平方米的房舍无偿提供给5户养殖户使用,并为刘树江、姜贵富等9户养殖户平整了养殖场地40公顷。

  养殖启动初期,不少养殖户因没有桦树沫而无法进行食用菌养殖,对此,林场专门组织人员为其加工锯沫,并无偿供给养殖户使用。对那些养殖场地小,采取挂袋养殖的,解决挂棚所需的全部小杆,同时还把过去的废旧板棚、库房进行了拆除,近140立方米板材、木料全部分给了养殖户,供其搭建养菌架和晾晒架所用。林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四次举办食用菌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吉林食用菌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到为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到养殖户家中进行现场指导。还多次组织食用菌养殖户到加北、齐齐岭及兄弟林场的养殖户家中去参观取经,不断推进科学养殖。同时还委托本地有经验的养殖大户田慧清做技术员,随时对其他养殖户进行指导,有效的降低了养殖风险。

    强化服务,助推食用菌养殖业实现快速发展

  为解决食用菌生产的过程中,养殖户所遇到的困难,林场成立了食用菌养殖领导小组,日常生产由主管自营经济和工会工作的二名副科级领导专门负责,尽可能的解决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生产初期,养殖户们提出了1.10元的个体电费过高,工会随即将这一情况向场领导汇报,同供电站协调,统一优惠在居民用电额,降低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股级干部孙伟,作为在职职工从业的典型,以其细致、谨慎的经营,在制菌期间,他的长的最好,但是挂袋后,由于水质的污染,出现了大量的流耳,眼看着近十万袋的投资及几个月的辛苦就将付之东流,林场派出一台消防车,让他无偿使用,使他的损失降至最低。

  养殖户田慧清、姜贵富的养殖场地,在居民区外,靠小河流边,去年天旱,流水量很小,供不上浇灌木耳所需,当发现这种情况后,林场专门组织10名职工,利用5个工作日为其修筑二个水坝,将水蓄深。同时还协调电业,为其接上了供电线路,保证了灌溉所需;去年秋收时,小组领导还专门前往加格达奇联系收购木耳事宜,并核消了刘长海等四位养殖户到山东青岛销售木耳的路费;养殖户田慧清要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家里的生产空间不够,林场决定把原综合加工厂的厂房,给她进行发菌,她一家人要搭菌架,又要忙着制菌,顾这儿顾不了那儿,为了不影响其生产进度,正月十六,机关全体干部义务献工四个工作日,帮助搭建了近500平方米的养菌架,使其顺利完成了八万袋的生产量。在生产中今天张家没有原材料了,明天李家的电路不行了,后天王家的烧柴又不足了,这些困难是常有的事儿,只要是工会了解到了或是养殖户找到工会,这些困难都在第一时间被解决了。宽松的生产环境,极大的调动了职工群众养殖食用菌的积极性,目前林场食用菌从业户已达21户,养殖食用菌205万袋。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