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改制企业活力迸发 国企改革助力龙江振兴
2006-12-02 22:34: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日电 题:改制企业活力迸发国企改革助力龙江振兴

      记者 印蕾

  2006年是黑龙江省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最后一年。3年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 3年来,全省各市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不变、决心不改、力度不减”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与发展,一批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做大做强。

  哈尔滨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改制前,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个令人羡慕的好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市数一数二,大大小小几十种福利待遇,个个落不下。但是,纪律涣散,浪费严重,职工难管等国企具有的通病也不同程度存在。2000年10月,职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正阳河退出国有。2001年末,“正阳河”全体员工自愿出资600万元成立了“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企业职工几乎百分之百持有股份。可不久后,弊病又出来了,职工和股东的身份重叠,人人都能说了算,换汤没换药,改革实际变成了“二国营”。

  除了内部机制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丰衣足食”的正阳河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南方和沿海地区的同行业调味品强势品牌大举北上,开始蚕食原本属于正阳河的市场份额。同时,哈尔滨市政府为推进城市建设,要求在2005年以前,市区内的77户工业企业全部退出二环到三环,正阳河正好在此范围之中。搬迁、重建,至少需要1亿元资金,这笔资金靠正阳河自己绝对解决不了。贷款?如果解决不了管理的难题,再背上债务,会不会像有的企业那样陷入还债的怪圈,最后资不抵债?

  “内忧外患”的情况下,2003年初,当时的正阳河董事会下了彻底“革命”的决心——请进大股东,引进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在多位应征者中,正阳河选中了民营企业家施德喜,他与北京一咨询公司联手投资,占有正阳河92%的股权。

  这次“变身”后,正阳河针对以往人浮于事、机构重叠的问题,进行合并精简,领导班子由过去9人缩减到3人,19个机构精简到6个,5个财务部压缩至1个,29名财务人员减到9名,管理人员也从100多人控制到31人。销售改革使得昔日淹没于传统销售渠道的餐饮酒店、大专院校食堂等“居家外”用户被“拎”出来,设专人开发,140个网点转眼变成了3300多个。创新管理办法,进货与验收分离,关键岗位相互监督。生产原料等所有物资采购公开招标,成本大幅下降。与中日合资牡丹江森江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实现资产重组,利用日本先进技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嫁接改造,使产品档次转向中高端和系列化,形成多品种覆盖市场的新格局,也使“正阳河”向国际化品牌前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成立食品研发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食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调味品博览会上,正阳河一项产品荣获银奖,两项产品获铜奖,是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地区同行业获得的唯一殊荣。

  民营三年来,正阳河新增销售额50%以上。2003年公司销售收入4000万元,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2005年达到5500万元,预计2006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6000万元左右。今年9月15日,更是创出了日卖钱额59.74万元的新纪录。改制重组,让正阳河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企业在民营资本的带动下活力迸发,步入做大作强品牌、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按照黑龙江省3年改革攻坚的总体部署,2004-2006年间,我省列入计划应改制的国有企业共计3467户,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201户。截至9月末,全省累计完成改制企业3107户,占全部应改制企业的89.6%;累计完成改制的大中型企业183户,占全部应改制企业的91%。今年年底,全省将完成国企改革3年攻坚目标,国企改制助力振兴中的龙江更上层楼。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