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6-12-04 05:36:0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孟广遂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4日电 今天出版的哈尔滨日报发表了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广遂的文章《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全文如下:

  今天是第六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五五”普法的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的确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制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法制宣传教育承担了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培养法制观念,引导法制行为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这对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大力宣传宪法,在全社会普及宪法知识,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和宪法权威,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仅能进一步扎实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而且成为自觉遵守宪法,忠实执行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典范;使广大公民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权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促进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的逐步形成。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处理矛盾的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要通过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引导群众合法、负责、理性、有序地来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通过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一种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的社会风尚,为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今年是“五五”普法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