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帮扶帮在刀刃上 小村旧貌换新颜
2006-12-04 09:50: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林乐君 王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与饶河县西林子乡兰桥村结为帮建对子。

  杨军 黑龙江日报记者 吴岳福 摄

  东北网12月4日电 11月29日,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农民刘炳祥格外高兴。他在搬进新居一个多月后,又领到了省劳动保障厅捐赠的3套棉被。刘炳祥一家一间土房住了50年,由于两口子重病缠身,孩子又小,经济收入有限,年久失修的房子是一家人的心病。省劳动保障厅帮建华原村新农村建设后,为刘炳祥等29户家庭生活极其困难、住房破损严重的村民新建了住房。在了解到有部分村民生活艰难无法越冬的情况后,省劳动保障厅干部职工又捐款购买了200套棉被以解其燃眉之急。

  “旱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这是流行在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老百姓口中的一句顺口溜。由于这个村不良的土地状况,导致村里种啥啥不收,老百姓的收入更是十里八乡中出了名的最低。从今年初,省劳动保障厅对这个村进行定点帮扶后,华原村彻底变了样儿。

  刚一进华原村,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水渠就进入了记者的视线。虽然由于气候的原因,水渠中已经没有了水,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位置,这里的村民们都管这条渠叫“幸福渠”。

  在帮建工作中,省劳动保障厅对困扰华原村多年的水利排灌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详细论证和调研,围绕该村四周修建了一条长15公里、宽20米、深2米的水渠,北与安肇新河连通,南与松花江肇源中心灌区的东支四干线贯通,并在其周边打10眼补水抗旱井,解决了该村耕地旱能灌、涝能排的问题。

  村民孙秀季家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可就是今年这一年,砖房盖起来了。她说,要不是老公在村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学了焊接手艺出去打工,再过5年她也住不上砖房。她爱人在村上学了技术出去后,一个月就挣一千多。

  今年初,省劳动保障厅采取“校带村”的形式,指导当地县劳动技校派驻专业人员对当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并投资10万元购进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建起农村技能培训中心,首期培训的50名焊接班学员已经全部在哈尔滨、大庆等地就业。

  链接

  面对“百乡千村”的新农村试点任务,省委、省政府决策,中省直单位、省级农村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以工代赈支持各市、县相关单位及部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个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喜局面正在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投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已达86.3亿多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资金46.9亿元,各市(地)、县(市)落实资金39亿元,中省直单位落实帮建资金4080万元。随着资金陆续到位,启动实施了一大批新农村建设项目,一个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局面正在形成。截至7月末,全省通村公路完成路基工程量7915公里,完成路面工程量284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试点村有354个村完成了水源工程建设,230个村完成了管网改造和新建,160个村完成了水处理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农村能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文化站建设等工作也正在积极进行中。现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530个,建成小型沼气工程12项,推广太阳房4万平方米、燃池8000个。

责任编辑:孙岚